第477章 《文明之痛与归乡之盼》(第1页)

《你哋几时返屋企?》(粤语诗)

——我热泪盈眶写落嘅呢啲汉字……

文/树科

谂到你哋嘅名:

法浮宫,英博馆

美都会,俄冬宫……

睇到你哋嘅相:

神像,凤冠,兽尊

民器,人艺,文玩……

一国国,一脏脏

我哋唔得唔

谂到台湾,藏南,贝加尔湖……

我冇嘢好谂

噈谂到佢哋:

你哋几时返屋企?

《树科诗笺》2025.4.5.粤北韶城沙湖畔

《文明之痛与归乡之盼》

—— 论树科《你哋几时返屋企?》的家国叙事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浩渺星空中,树科的粤语诗《你哋几时返屋企?》宛如一记叩击文明肌理的重锤,以极具地域特色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张力,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场域。这首创作于 2025 年清明时节的诗篇,以文物追索为叙事主线,巧妙地将海外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与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并置,在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的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关于文明伤痛与归乡期盼的宏大图景。诗歌中饱含的深情与哲思,不仅折射出中华民族对文化根脉的执着守护,更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与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

一、异域镜像中的文明伤痕

诗歌开篇,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将 “法浮宫,英博馆 / 美都会,俄冬宫” 这些世界知名博物馆的名称一一罗列。这些看似寻常的名称,实则是打开历史创伤的密钥。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每一座博物馆都收藏着大量来自中国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背后,是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掠夺的屈辱历史。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国可亡,而史不可灭。” 这些流落在外的文物,正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文明。

诗人接着描绘所见文物:“神像,凤冠,兽尊 / 民器,人艺,文玩”。这些文物涵盖了宗教、宫廷、民间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文明多元性的生动体现。神像彰显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凤冠代表着宫廷的奢华与威严,兽尊蕴含着神秘的文化符号,民器与文玩则展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智慧与艺术创造力。然而,这些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瑰宝,如今却漂泊异乡,如同游子离乡,令人痛心疾首。雨果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