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存在的方言》(第1页)

《存在的方言》

——论粤语诗《我哋系边个》中的主体性焦虑与语言救赎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方言写作一直扮演着某种"他者"的角色——既是对标准汉语中心主义的抵抗,又是对语言原真性的追寻。树科的粤语诗《我哋系边个》以独特的语言姿态,将这一抵抗与追寻推向了哲学高度。这首诗不仅是对"我们是谁"这一终极命题的方言式叩问,更通过粤语这一特定语言形式,解构了现代汉语诗歌的表述范式,在音韵与意义的裂隙处,开辟出一条通往存在本质的蹊径。

诗歌开篇即以一组粤语特有的疑问句式展开:"你系边个?/佢系边个?/我哋齐家问:/我哋系边个?"这四行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循环。值得注意的是,诗人选用"边个"而非标准汉语的"谁",这一语言选择本身就具有深意。在粤语语境中,"边个"不仅指代"谁",其发音[bin1 go3]中的开口元音与鼻音韵尾,产生了一种回荡在口腔与鼻腔之间的特殊音响效果,使得这个疑问词本身就带有某种存在的震颤。这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描述的"此在"(Dasein)的自我追问形成奇妙的呼应——当存在者开始质疑自身的存在时,存在本身才得以显现。

诗中"祂"与"牠"的对立系统值得特别注意。诗人写道:"唔知有冇微笑,祂!/牠,实定听见?/牠嘅狂吠替代咗祂"。这里出现了两组对立:神性代词"祂"与动物代词"牠"的对立,以及"微笑"与"狂吠"的意象对立。在粤语发音中,"祂"[ta1]与"牠"[ta1]虽同音,但通过汉字偏旁的"示"与"犭"已然暗示了神圣与兽性的分野。而"狂吠"(kwong4 fai6)一词的爆发性发音,恰如其分地模拟了犬类叫声,在语音层面完成了对"祂"的替代过程。这种语言暴力隐喻了现代社会中神圣维度被动物性本能驱逐的境况,令人联想到尼采"上帝已死"的宣言,但诗人以方言特有的拟声词赋予了这一哲学命题新的音响维度。

诗歌中段出现的"狗屎运巴巴闭闭沟沟屎屎"堪称粤语诗学的绝妙创造。这组叠词不仅通过[baa1 baa1 bai3 bai3 kau1 kau1 si2 si2]的密集爆破音制造出令人不适的听觉效果,其字形上的"巴闭沟屎"更构成了视觉层面的污秽冲击。这种语言策略与贝克特《等待戈多》中 Lucky 的长篇独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语言的过度堆积来展现意义的坍塌。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