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阴阳的辩证法》(第1页)

《阴阳的辩证法》

——论《巫嘅睇法》中的粤语诗学与宇宙观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和文化内涵占据着特殊位置。树科的《巫嘅睇法》以短短六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宇宙图式,通过粤方言的语音特质与汉字的本源意义,展现了"巫"这一古老文化符号的现代诗学转化。这首诗表面上简约至极,实则蕴含深厚的文化密码与哲学思辨,其"天一横,地一横/心度一道桥"的意象构造,既是对《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现代诠释,也是对岭南巫文化中天地人三才关系的诗意重构。当我们深入解析这首诗的语言肌理与文化基因,会发现其中暗藏的是一套完整的阴阳辩证法和宇宙平衡术。

粤语作为汉语最古老的方言之一,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入声系统和大量古汉语词汇,这使得粤语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质感与文化承载力。树科选择以粤语书写《巫嘅睇法》,绝非仅是方言实验,而是对语言本源性的追寻。诗中"天一横,地一横"的"横"字,在粤语中读作"waang4",与"衡"("hang4")形成微妙的和声关系,这种语音上的相近性暗示了"横"与"衡"在意义上的内在联系。从文字学角度看,"横"本义为门前的栏杆,《说文解字》释为"阑木也",后引申为与"纵"相对的空间概念;而"衡"从角从大,本义为绑在牛角上的横木以防触人,后衍生出平衡、衡量之意。诗人通过粤语发音的相近性,将这两个字在语义上勾连起来,完成了从"横"的空间描述到"衡"的价值判断的过渡。

这种语言选择彰显了诗人对汉字本源意义的敏感,恰如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存在之家",粤语在此成为接通古今的诗歌媒介。诗中"睇"字的使用同样意味深长——这个粤语常用词比普通话的"看"更具凝视与洞察的意味,《说文》释"睇"为"目小视也",带有细察、审视的内涵。标题《巫嘅睇法》因此可理解为"巫的观法"或"巫的洞察方式",暗示诗歌将展现一种源自巫文化的特殊世界观。这种对古语词的运用,使诗歌获得了人类学意义上的厚度,将当代诗思与古老智慧连接起来。

《巫嘅睇法》的核心意象体系建立在"天—地—心"的三维结构上,这个结构明显源自《周易》的宇宙观。《周易·说卦》言:"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树科的诗句"天一横,地一横/心度一道桥"正是对这一传统宇宙模型的诗意简化。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