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劝农使柴云海:要是你们脸上不冒冷汗我说不定就信了(第1页)

长安城,城外。

皇帝柴裕亲率三品以上京官,为柴云海的劝农使车驾送行。

十六名金甲禁军肩扛红棘花旗开道,旗面用金线绣着天田星与犁铧纹样,皆是由考工署连夜赶制。

十四皇子柴云海乘坐的朱漆轺车比亲王规制高半尺,车辕嵌着御赐红棘花金徽,九匹骅骝马皆出自皇宫御厩,马蹄铁上刻着“康民”二字。

随驾队伍中,大司农属官抱铁料账册、鸿胪寺丞捧仪制文书,皆由皇帝亲自点选。

皇帝柴裕亲自将刻有“代天子巡牧”的节杖递到柴云海手中,又特旨赐虎贲卫百人随行,甲胄接缝处皆缀红棘花铜泡。

挥手告别送行的队伍,马车缓缓驶向函谷关方向,柴云海掀开马车窗帘,指尖划过圣旨上的“劝农使”三字。

————

数日后。

“大人,前面便是蒲坂津。”

驾车的老卒收紧缰绳,马蹄踏在青石道上溅起点点火星。

柴云海望着远处泛着金鳞的河水,伸手按住腰间革囊,里面装着大司农李邦彦连夜赶制的《河东郡垦田簿》,墨字未干处还带着松烟香。

作为劝农使,他的第一重担子,便是要像这黄河水网般,将治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梳理清楚。

昨夜在驿站歇脚时,他曾借着油灯,在舆图上用朱砂圈出十三处可疑的“无主荒地”。

那些在官方簿册上标注为“斥卤不毛”的地块,落在来往商旅的口中却是“春时可见麦茬”,可以轻易看出这是良田被人侵占了。

这让他想起曾在小说中读过的土地审计案例——某些有私心的地方官会故意隐瞒垦田数目,以此私扣良田收归己有,这与此刻的“荒田”把戏何其相似。

柴云海叹息一声,喃喃道:

“此地离京城有些距离,却也不算太远,竟然有人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巧取豪夺,看来这河东郡的水很深啊。放慢速度,我要查探一番。”

“诺!”

————

又是几日过去,劝农使柴云海终于是带人来到了安邑。

到达此地后,柴云海做的第一桩事便是带着他自己的属官,持着陛下亲赐的度田尺,逐亩丈量这些“荒地”。

车至渡口,早有河东郡丞候在岸边。

那郡丞青衫上沾着草屑,揖礼时袖中滑落半片竹简,柴云海眼尖,瞥见上面画着歪斜的水渠走向。

“郡丞可曾去过龙门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