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咱们接着聊王猛冤案引发的连锁地震。
当这位定海神针般的大将被枷锁押解进京时,西北大地的局势便如干透的薪柴遇火星般爆裂燃起。
史载,猛受执入京,西北军阵脚大乱。
突厥伊利可汗遣细作曰「王猛通敌」,又以轻骑劫掠粮草辎重。
遮观舆图,见突厥狼旗已插至安定郡,抚案长叹:
“昔李敢以三千骑守狄道,今三十万大军竟不战自溃,非兵不利,乃心散也!”
突厥的伊利可汗的细作正在散播「王猛通敌」的谣言,轻骑部队像狼群一样啃食宋军粮草。
咱们先看地图,安定郡就在今天的宁夏固原附近,离长安不过五百里,此时突厥的狼旗已插在六盘山顶,斥候骑兵的扬尘甚至能被长安城头望见。
徐遮丞相盯着舆图上密密麻麻的边报,突然拍案长叹:
“昔李敢以三千骑守狄道,今三十万大军竟不战自溃,非兵不利,乃心散也!”
这话戳中了边防的死穴,昔日李敢靠「杀马飨士」凝聚士气,如今王猛被诬下狱,西北军将士人人自危,「将不知为何而战,兵不知为谁而死」,再多的兵马也不过是乌合之众。
最具讽刺性的是,王猛打造的「受降城」「羌泽亭」此时成了突厥的补给站,他用数年心血构筑的防线,正在因他的冤案土崩瓦解。
时西北军分为三镇,左军都督于震素与猛交好,知王猛死,竟按兵不动。
遮修书诫之曰:「王将军之冤已平,秦沃之辈已押入朝中治罪,愿将军齐整兵马,护我大周河山。」
震得书大哭,乃率部转战灵武,遭突厥伏兵夹击,全军覆没。
伊利可汗乘势南下,连克萧关、平凉,前锋距长安仅三百里。
京师大震,宗正卿曹朗倡言「南渡迁都」,引《吴越春秋》“勾践迁都会稽以图存”为据。
遮闻之,掷茶盏于地,厉声曰:「南渡遂失中原,偏安终蹈海亡,今若弃长安,关中父老必降敌,大周尚有寸土乎?」
朝臣争于迁都之际,南方忽起大变。
而左军都督于震的选择,堪称军心离散的缩影。
此人和王猛是生死之交,得知恩帅下狱后,竟然「按兵不动」,要知道这在军法里可是死罪。
此事一出,丞相徐遮赶忙修书一封,告诉于震说「王将军之冤已平,秦沃之辈已押入朝中治罪」,注意,此时圣旨还没发下去,但徐遮为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