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咱们刚刚通过周世祖的本纪看完了辽军是如何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幽州。
那么接下来啊,咱们从别的历史人物的视角来看一下这件事,就从刚刚提到的幽州守将的视角来看一下这件事的全貌吧。
根据《新周书·幽州诸将列传》的记载,辽王十年秋八月,长安破,愍帝见弑,烽燧彻于幽云。
时幽州刺史赵升,字景隆,代郡人也,世为周将,累官至振武将军,镇幽州十有二年。
升性刚愎,素以忠勇自诩,然暗于机变,驭下无恩。
其副将董运,字亨之,渔阳人,起于行伍,骁勇善斗,然贪利无节阴受辽地东珠十斛,心已向背。
州中别驾王弘,字仲远,范阳卢氏婿也,世为幽州著姓,门生故吏遍于郡国。
弘素持重,知天下将乱,阴结幽、营诸州士族,首鼠两端,尝谓僚属曰:「辽王,宗室也;突厥,强胡也。吾辈当观时变,保宗族之祀,未可轻动。」
其言实代燕地士族之心,盖惧兵革起而族望衰,欲依违于诸方以自全。
又有虎牙都尉刘武,字猛夫,辽西乌桓豪酋也,领突骑三千,屯居庸关。
武本附突厥,受其贿赂,阴约为外援,常言于升曰:
「辽王虽称勤王,实图幽土,公若开城,必为所噬。突厥兵强,且与我有盟,当合兵拒之。」
武麾下多亡命之徒,素好掳掠,畏辽军严整,恐失渔利,故力主拒辽。
咱们就着史料,扒一扒幽州城里那几位关键人物,看看他们如何在乱世中各怀鬼胎,把幽州搅成一锅沸水。
先说幽州刺史赵升,这位老哥字景隆,代郡人,妥妥的将门之后,一路升到振武将军,镇守幽州整整十二年。
按说这个人资历够深、地位够高,但史书里一句「性刚愎,素以忠勇自诩,然暗于机变,驭下无恩」可就把他看透了。
典型的固执老派武将,觉得自己忠肝义胆,却不懂变通,对底下人也没什么恩惠。
这种人在太平年月或许能守城,可一旦天下大乱,就成了窝里斗的导火索。
再看他的副将董运,渔阳人,从大头兵熬上来的,打仗是把好手,但毛病也很致命:「贪利无节」。
史书上说他「阴受辽地东珠十斛」。
东珠啊,那可是北地珍宝,一颗就能换百亩良田,十斛什么概念?
董运收了这礼,心思早就飞到辽王那边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