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造纸与甄家女(第1页)

刘昆汇聚了多位经验丰富的匠人,开始尝试造纸。

造纸所需的材料并不复杂,滹沱河畔遍地的芦苇,正是蓝星东大传统宣纸的主要原料之一。

此时,正是收割芦苇的最佳时节,用来造纸,再好不过了。

滹沱河畔,一座能容纳万人的军营拔地而起。

刘昆特意调遣了两百郡兵,驻守于此。

这里将成为他未来的造纸厂,因此防守严密是必须的。

军营中,收割来的芦苇堆积如山。

旁边,架起了一口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铁锅。

灶膛里,煤炭燃烧得红彤彤,释放出高热且持久的能量,成为最佳的燃料。

相比起木柴来说,这雁门遍地都是煤炭,燃烧热量高,时间长,是最佳的燃料。

刘昆所有产业均采用煤炭作为燃料,就连远在中原的陈留刘家也早已使用这种优质燃料。

造纸的工艺与流程,刘昆早已烂熟于心,根本不担心技术问题。

芦苇切成指宽的小段,用石灰调配的碱水浸泡了一天一夜。

漂洗干净后,投入大铁锅中蒸煮并搅拌,约莫两刻钟。

捞出后,再次用清水漂洗,并重复蒸煮和搅拌两刻钟。

然后,捞出来再次用清水漂洗干净。

此时,芦苇纤维经过几道工序后,已变得比较白了。

接下来,将这些干净的芦苇纤维投入石磨中碾成粉碎,制成“芦苇浆”。

至此,便进入了成纸的最后几道工序。

工人们将糊糊状的芦苇浆倒入了一个大清水池中,进入最后的关键工序——捞纸。

其中就有个至关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加入“纸药”!

纸药在造纸中的运用,堪称划时代的发现。

宣纸的厚薄程度完全取决于纸药添加的浓度,浓度越高,纸张越薄;反之则越厚。

这完全取决于纸张的用途,以及工序师傅的技术熟练程度。

纸药虽带“药”字,却并非药材。

采摘两年生的猕猴桃藤、杨桃藤,截成两尺长,浸泡一夜后得到的汁液即可。

两名工人抬着纸帘在纸槽(注入芦苇浆和杨桃藤汁的清水池)中入水晃动抄制两次(掌帘),再抬出水面。

芦苇浆便沉淀到纸帘上,清水从纸帘空隙滴落。

一层薄薄的纸浆从无形变为有形,纸帘翻过来,倒在案桌上,一张纸便大致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