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丁义珍终于是从汉东政法学院毕业了。听从老父亲棒梗的建议从基层做起。
丁义珍坐在一辆颠簸的县乡班车上,手里攥着派遣文件和一个装了几件衣服的小皮箱。
车窗外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和零星分布的农舍,空气中混杂着泥土、牲口粪便和烧柴的味道。他深吸了一口气,心想:这就是基层了。
班车停在了一个挂着“青山镇人民政府”牌子的老旧牌楼前。
丁义珍下了车,四下张望,发现这里比想象中还要偏远。
镇政府门口的水泥地坑坑洼洼,几只鸡在泥水里扑腾,一只黑狗懒洋洋地趴在地上啃骨头。
远处有村民挑着扁担走来走去,看见他这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都投来好奇又带点防备的目光。
一位门卫大爷从传达室探出头来,眯着眼问:“你是新来的副镇长?”
“对,我是丁义珍。”
“哦,来了啊。”大爷点点头,“宿舍在东边那排平房,自己搬行李去吧,钥匙在门卫这儿。”
丁义珍接过钥匙,拖着箱子走到宿舍区。一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屋子里没有电灯,只有个生锈的煤油灯挂在墙上。床铺一看就是多年没人用过,垫子发黄发硬,蚊帐破了几个洞。门口还积了一滩水,走路得踮脚绕开。
“这……也太原始了吧。”丁义珍自言自语。
门卫大爷不知什么时候跟了过来,递给他一个煤油灯:“晚上没电,你就点这个。
我这儿还有把铁锹,你要是看门口积水不顺眼,就挖条沟排出去。”
丁义珍接过煤油灯和铁锹,笑着说:“谢谢您了,大爷。”
“谢啥,我在这儿干了三十年了,见过不少大学生干部来,有几个能待满三个月的?”大爷说完,转身走了。
丁义珍一边整理屋子,一边心里盘算:既然来了,就不能当逃兵。
他拿出随身带着的毛巾,垫在床单底下防潮,又拿了块布擦干净桌子,把派遣文件摊开,准备明天正式上岗。
夜幕降临,屋里昏暗下来。他点燃煤油灯,火光摇曳,映照出墙角的一个木箱。
箱子上刻着一行字:“1975·林”。丁义珍皱了皱眉,轻轻摸了一下那个“林”字,心想:这是谁留下的?七十年代的事,现在居然还在?
第二天上午,丁义珍换了一身便装,精神抖擞地走进镇政府办公楼。
办公室在二楼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