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龙被关进西厢房的第七天,丁义珍在办公室翻完财政局王副局长的笔录,把文件夹往桌上一扣,发出“啪”的一声响。
小赵从门外探头:“丁副县长,李县长让您去他办公室一趟,说有大事。”
丁义珍没抬头,手指还在桌面上敲着节奏:“他又想搞什么‘大动作’?上次捐款风波才过去几天?”
“这回不一样,”小赵走进来,压低声音,“听说是亲自下乡走了二十多个村,回来就拍板要推新修路方案——‘捐钱出工记工分,修好补钱或招工’。今早已经在筹备会上吹风了。”
丁义珍这才抬眼:“义务劳动?还记工分?”
“说是群众自愿,县里统一登记造册,将来优先安排公益岗、施工队岗位,甚至还能折算成现金补偿。”
丁义珍冷笑一声:“六十年代的土办法,搬到现在当创新?”
他站起身,外套一披,大步往外走。
李达康办公室的门开着,烟味混着茶香飘出来。他正站在白板前,拿记号笔画了个大圈,写着“群众路线+制度保障=破局关键”。
看见丁义珍进来,李达康咧嘴一笑:“来得正好!你看看这个方案,是不是比光靠财政拨款强?”
“群众自愿?”丁义珍盯着白板,“你真信有人会白干?”
“不是白干!”李达康一拍桌子,“是记工分!将来兑现!我跑了二十个村,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路通了,猪能卖上价,孩子上学少走十里山路。这是为自己干!”
“可工分谁来记?怎么记?按天?按活?谁监督?谁审核?”丁义珍一条条甩出来,“万一村干部亲戚多记两工,贫困户干不动少记三工,算谁的?”
李达康摆摆手:“成立监督小组,村民代表轮流值班,全程公开。”
“公开就能杜绝造假?”丁义珍声音没高,但字字砸在地上,“上个月财政局王副局长还说‘一切合规’,结果呢?砖窑里交接文件袋的照片现在还在我抽屉里。”
李达康脸上的笑淡了些:“你这是被赵瑞龙搞怕了,看谁都像蛀虫?”
“我不是怕,是见过太多‘为民谋利’最后变成‘与民争利’。”丁义珍看着他,“李县长,你动员能力没得说,可制度漏洞比人品可靠。现在不把规矩立死,将来补都补不上。”
李达康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还真是你爹的儿子——做事前先想人怎么坏。”
“我是想事怎么别坏。”丁义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