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珍把车开出园区时,天边刚泛出点鱼肚白。副驾驶上的文件袋还在,那行小字像根刺扎在眼里——“资金来源:京海市立冬建设集团,持股92%”。
没急着发动,而是掏出笔,在纸角写下三个名字:赵小惠、赵立冬、恒远贸易。三个人,一条链,一出戏。
手机响了,是王大陆。
“丁书记,卖场那边又来了新投诉录音,语气还是那个味儿,连咳嗽的节奏都一样。”
“发过来。”丁义珍接得干脆,“另外,把环评退回的日志、分销下架记录、消费者话术、恒远的资金流水,全给我归档,按时间线排好。我要看他们是怎么一步步‘演’的。”
电话那头顿了顿:“您这是要动手了?”
“不是动手,是亮牌。”丁义珍点了火,“他们以为躲在暗处放冷箭,其实每一步都踩在明线上。咱们不追,就等他们把弓拉满,然后——把箭掰断,扔回去。”
挂了电话,他直奔县委小会议室。高启强已经到了,李响也刚从市局赶了过来,周叔的电话是从香江打来的,声音压得低:“耀东那边确认,‘蓝鲸咨询’确实在三个月前接了惠龙的单,报价七位数,服务内容写着‘品牌舆情优化’,实际操作全是水军铺量。”
丁义珍把几份材料往桌上一摊:“钱,是赵立冬出的;货,是惠龙挂名的壳公司生产的;嘴,是蓝鲸雇人张的。三把刀,一把割渠道,一把割市场,一把割口碑。挺周全。”
高启强冷笑:“合着咱们的合作合同,就是他们设局的入场券?”
“合同没毛病。”丁义珍敲了敲桌面,“可人心有坑。我们讲规则,他们玩阴的。现在问题不是他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怎么让所有人看见他们做了什么。”
李响插话:“可省里质检院那边,昨天我去了,态度模模糊糊,说要‘按程序来’。程序?程序早被他们卡在手里当遮羞布了。”
“那就别等他们。”丁义珍转头拨通周叔电话,“周叔,动用华人华商银行的信用额度,以金科产业园名义,向上面质量认证中心申请加急全项检测。费用翻倍,今晚必须出报告。样机我亲自送。”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明白。我这就去协调。”
两小时后,丁义珍拎着三台从不同卖场买回的金科VCD,站在CQC实验室门口。技术人员当面拆机,主板、电源、解码芯片一一过检。压力测试开始,72小时满载运行,主板温度始终稳定在48℃上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