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叫王建华,都是咱们考古专门组大二的,系里派额来接你们这一届的‘新兵’。”
“其他新生刚才已经领进去了,就差你啦,肘,咱们边走边聊。”
学长笑容爽朗,一口略带豫省口音的普通话,很自然地伸手接过何雨弦肩上背着的行李。
包袱里装的是何雨弦全部家当,主要就是一些换洗衣服,牙缸牙刷一类的生活用品,倒也不是很重。
学长一片热心,何雨弦不能辜负了学长一番好意,“谢谢王学长!”
“甭客气,以后就是同学啦。”
王建华边走边熟稔地介绍起来,“顺着这条路走,是咱们进校的主道。你看前面这石桥,叫校友桥,桥底下就是勺海,其实也是未名湖的一个小犄角。”
“对了,未名湖你听过吧?就是有名的‘一塔湖图’,那边那座塔瞧见没,那就是博雅塔,再那边是图书馆,”
“对了,未名湖里不让游泳哈,也不能钓鱼,被逮到了全校批评!”
“过了桥,正对着那栋大屋顶、特别气派的楼,瞅见没?”
何雨弦顺着学长指的方向望去,一座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矗立在道路尽头的绿树丛中,飞檐翘角,稳重庄严。
“那是办公楼,叫贝公楼下学校行政部门好些就在里头。不过咱们学生没事儿一般不去,主要是认认门儿。”
他们沿着湖畔的林荫道向东走去,脚下是鹅卵石或青砖铺就的小路。
右边是开阔的未名湖,湖光水色,远处博雅塔的倒影清晰可见,湖边三三两两有抱着书本的学生或低声讨论,或静坐读书。
“左手边这片楼,”王建华指着湖边北岸一溜古色古香、但样式较为朴素的青砖二层小楼。
“瞧见没?德、才、均、备、体,五座斋,就是咱们大部分男同学的‘家’了。咱们历史系男生,基本都住德斋和才斋。”
陈明仔细看去,德斋(1斋)和才斋(3斋)紧挨着,离湖边很近,位置确实优越。
“喏,就前面那两座,离水最近的是德斋,隔壁是才斋。考古专门组分属历史系,你们这一届新生都是分外德斋,这里有一点好,去哪儿都近!”
王学长的语气带着点自豪,顺手把烟头在地上捻灭了。
“离上课地方很近吗?”
“近得很!”
王建华手指向南,“看见那座大点的灰砖楼没?那就是‘文史楼’,就在湖边上,是咱们文科学生上大课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