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优质钢嘛,我昨天回去了找王老师狠狠的补了一堂课。”
“今儿咱可是带着秘密配方来的,保证开炉就是优质钢,开一炉是一炉,准准的!”
有了何雨弦的保证,何雨柱干起活来又充满了干劲。
誓要一举扬名。
不求获得记者采访,最起码得超越那臭屁的不行的刘海中吧。
之后,何雨弦找了两块红砖,神神秘秘的跑到角落里鼓捣起来。
今日的炼钢程序,与昨天的大同小异,依旧是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大家一起开炉。
唯一不同的是,铁水冷却时,在半冷不冷之际,何雨弦拿起提前准备好的红砖,咔咔咔的分别在“钢锭”上拍了几下。
只见红砖落下,被分割成约半米长的“钢锭”上,每一块都印上了三个四四方方的楷体大字。
“优—质—钢?”
“嗨,弦子你这个法子可以呀,果然是优质钢!”
“钢”还是那种一摔就碎的废钢,但不同的是上边加印了几个字。
虽说是自己印上去的,但谁敢说这三个字不念“优质钢”?
不等“钢锭”彻底冷却,何雨柱便欢天喜地的抱着去邀功了。
果然,街道处的记录人员在愣了一下后,大为赞赏:“同志,你这个法子好,值得大力推广!”
……
事实上,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昨天晚自习的时候,何雨弦确实向化学老师王建光虚心请教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炼制出合格钢材。
结果王老师告诉他,现阶段的物理条件注定无法产出优质钢!
首先,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便是:土法小高炉温度不达标。
当初建造小高炉的时候,就是王建国提供的建造图纸,且亲自监工制作。
图纸是个好图纸,但建造小高炉的材料,实在难以恭维。
城墙砖搭配河底的烂泥糊的炉子,用来烤红薯还凑合。
炼钢?
呵呵……
一开始使用的上等无烟煤煅烧,顶了天能烧到一千摄氏度多一点。
这时候铁料才刚开始进入融化还原阶段,具体彻底还原金属结构还早呢。
后来煤炭供不上,改用原木取火。
百年老树怎么了,就是千年古树提供的热量也不如一块烂煤来的强。
当然,也有破局之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