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子,要是采用普通的耕种办法,一天可以犁、种一百亩;使用垄作法,一天差不多只能种上八十亩。即便是有堆垄车和播种耧车的帮助,有畜力的使用,比较下来,垄作法还是有些耗费劳动力的。
不过对于最终的收获而言,这多耗费的劳动力还是值得的,毕竟堆垄的时候,也就这一次需要堆垄,后续田间管理,基本上只要修修补补就可以。
“第二点,垄作法的堆垄技术,有些村子还是没有完全学会,这个我们到时候也会派人员去协助。”
堆垄虽然简单,但对于没有接触、没有经验的一部分村子或者营地来说,也算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垄有多高?垄、沟之间的高差要保证在多少?垄面要多宽?垄与垄之间的距离要有多少?上面的株距是多少?……
这些问题,石雪虽然给了一些今年在本部实行的参考数字,但这些村子可没有实际操作过,只是看这些数字,也不能让土地直接变成符合堆垄条件的耕地。
族长不是说过么,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第三点,给各个村子减少耕种压力,是希望你们能对现有土地的深耕、翻种和日常的田间管理更加上心,尽可能地提升亩产。”
刚刚开垦出来的土地,有一些肥力,但并不多,以熊部落这几年的耕种经验来看,要是粟亩产一百三十斤来算,刚刚开垦的土地,最多只能有八十多斤的产量。
而这些村子,现在有的土地,绝大部分,都属于这种刚刚开垦出来的土地,说生不生,说熟也不熟。
耕种一年以后,如果再配合上一些粪肥、草木灰什么的,那肥力明显上升,正常就能达到九十到一百斤,要是种植合理的话,还能达到一百多斤。
此外,就是田间管理,日常的浇水、施肥、锄草、捕捉虫子驱逐野兽,这些都算在田间管理里面,每一项都需要族人去做。
而有些村子,其实对田间管理并不是太看重。诚然,一方面是因为耕种的土地多,族人忙不过来,另一方面,就是对田间管理缺乏重视。故而石雪说的,对这些村长们来说,也算是一个建议。
“土地耕种说完了,那就再说说养殖的事情吧。”
石雪喝了一口水,拿起另外一册书册,继续说道,“本部现在共有十五处散养家禽的地点,八处饲养豕的区域,另外还有六处面积不算太大的牧场,上面主要养殖的是羊和鹿……”
部落现在绝大多数的肉食来源,就是来自这些散布在部落周围的养殖点,到现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