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垄耕种植法(第1页)

“还有个办法,就是我们可以对现行的种植方式进行改良。”

熊洪指着桌子上的一纸图案,上面画着一些种植的示意图,“你们看,我们现在都是用播种耧车直接播种的,比之前那种洒种子种植的方式,播种更节省种子,收成也高一些。”

石雪也注意到这样的现象,但他对于这些原因却不是很了解,“那族长的意思是?”

“这些土地,在播种前需要起好垄,就是每隔一定的距离,大概三十厘米左右,就要堆一条垄出来,我们的粟籽就种在垄上。”

其实这种办法,部落也已经开始在逐步推广,只不过因为需要更多的人力消耗,很多村子都没有足够多的人力去操作这个事情。

有些村子执行的好,时间充裕一些,会带着族人去起垄种植;而有些村子,实在忙不过来,只能按照以往的办法来撒种。

不过既然熊洪今年要提升田地的亩产量,这种起垄种植的办法,是一定会推广的。

整个欧洲在中世纪结束之前,农业极其不发达,基本上是最原始的刀耕火种种植方式,当时投入种子和收获的比例只有可怜的1:2到1:4之间,也就是说,种下去一斤种子,只能收获两三斤粮食。

而同时期的华夏,这个比例在1:12到1:20之间,可以想象,这是个多么巨大的差距。

因为在18世纪之前的欧洲,就像现在刚刚接触种植的部分村子一样,族人们直接将种子洒到简单翻作过的土地上——可能还洒不均匀,生长过程中几乎不施肥,而且也不除草,等庄稼长出来后,就会良莠不齐,庄稼长得密度不匀、而且不同植株之间会互相干扰。

这样一来,通风就不好,采光也不均匀,同一块地的庄稼成熟的时间也会差个几天,到收获的时候只好把一些未长熟的庄稼一起收割上来。而且这种方法导致浇水的效率也很低。

而熊洪要推广的起垄耕种(学名垄耕种植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这种耕种办法,我们已经在使用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有效地推行下去,”熊洪看着石雪和在座的众人,轻声说道,“你们应该也能看到,起垄种植的一些好处,收成也要高一些。”

“确实如此,本部南区的种植田,这两年一直采用起垄种植的方法,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去年秋收我记得很清楚,一亩地收上来130斤的粟籽,”熊石想了起来,这种种植方式当初也是熊洪让大家去学习的,只不过各个村子能够用上多少,很难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