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陌的母亲尤氏是宁州人氏,其父是商贾。年少时,尤氏随父亲行商至益州,并在益州居住多年,而后嫁给了个益州人,生了两个儿子。那个益州人姓闾丘。生下的儿子,长子名唤闾丘颜,次子便是李陌。”
孙微正说着李陌的过往,司马隽问:“为何同父同母生下的两个儿子,却是不同姓?”
“那是后来的事。兄弟二人原本同姓,后来尤氏的丈夫行商失败,脾气越发暴戾,常常殴打尤氏,尤氏不堪其辱,便带着小儿子回宁州老家投靠父亲,只留下长子给丈夫。归家后,尤氏被家人安排,又嫁给一户李姓人家,李陌的姓氏由此而来。只是不久后,尤氏刚嫁的丈夫便去世了,只留下尤氏母子相依为命。”
“那么尤氏和李陌又是如何到了京师?”
孙微继续说:“江原和尤氏是同乡,也是总角之交。江原有一年回乡,与尤氏重逢,惊闻她这些年的遭遇,心生怜悯。加之李陌自小聪慧,江原甚是喜爱,当即就收了李陌为徒,把尤氏母子接到了建康。”
“听起来,江原对尤氏的情谊不一般。”司马隽忽而道。
“那却不知。”孙微心想,倒是看不出来,他原来也喜欢打听这些男女八卦。
“就这么相安无事了几年,李陌在江原的教导下初露头角,尤氏却身患重病。临终前的那两年,尤氏总与李陌说起闾丘颜。说当年无能为力,没能带着两个孩子逃跑,必是苦了长子。她心中牵挂多年,叮嘱李陌务必要找到兄长,好好照顾他。”
司马隽冷冷道:“尤氏大约不曾料到,她的长子如此了得,根本无需照顾。”
孙微道:“正是。只是江原父女从来不知道,李陌早就找到了兄长。他所谓去若耶山的修行,兴许就是为了替闾丘颜做事。如今细想起来,妾自打到了京师后的几件大事,的确都有这两兄弟的踪影。”
司马隽忆起过往,的确如此。
“北府兵变,是李陌向王磡献上的计谋。而其中的关键崔泮,却是闾丘颜的人。”
孙微接着说:“鲁明这案子更不用说,李陌和姚蓉能里应外合,亦离不开闾丘颜的撮合。至于三仙教的案子,李陌在其中十分活跃,倒是不知闾丘颜又出了什么力。”
司马隽抬头,看向门外阴沉沉的天,道:“夫人可还记得梁温。”
“自是记得。他投靠了王磡,在王磡的默许下当了那广州刺史,所以广州也成了王磡的地盘。”
“那夫人是否还记得,你我是如何知晓梁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