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洪武新政,朱元璋:叫声爹(第1页)

“行了,朕知道了,苏烨,你下朝后留一下,太子你也来。”

朱元璋忍下心中的怨气说道。

文武百官和太子都不知所措,唯有苏烨心中有数。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条文,可以说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可是大明立国不过十几年,国基不稳,朱元璋不可能听他一句话就采取这般激烈的政策,而且马上他要对淮西勋贵下手,一下子将文武百官全得罪死了,就是朱元璋也得考虑考虑。

“陛下,臣还有本奏!”

苏烨从袖子中取出奏折继续道:

“臣以为,如今漠北平定,四边安服,如今正是行开海通商之要机。”

朱元璋接过奏折看着,朱标抬手道:

“永宁侯,此事朝廷早已有过磋商,如今漠北刚定,倭患未除,现今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可?”

到了这种时候,听到苏烨所说,众人皆是眼前一亮。

倭寇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若是真的开海通商,那可是泼天之利,众人心中总算是赞同了苏烨一次。

户部右侍郎颚傅出列拱手道:

“回禀陛下、太子殿下,自我洪武皇帝君临天下以来,虽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国库却因连年征战、平患、赈灾,再加上近一年花销巨大,向来是没有‘隔夜粮’,开海通商不失为一秒举。”

“臣也以为,开海通商,利大于弊,不如可暂时令恢复市舶提举司,行通商之便。”

真是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即便是位极人臣的堂下官们也是个个眼睛放亮光,谏言朱元璋可以开海,归根结底还是大明军力带来的底气。

朱元璋看着苏烨奏折上其实已经说了,可以恢复福州、泉州等地的市舶司,直隶等地新建市舶司。

苏烨举出的几个缘由都很在理,总体来说都很符合朱元璋的心意。

尤其是这个买卖通海证的条款,可以说获利颇丰,一定会让那些江南有钱的盐商、士绅趋之若鹜,直接层面上缓解朝廷财政压力。

抬眼看着下面慷慨陈词的百官,朱元璋心中不屑一顾。

这些人平日里个个清高孤傲,实际上比那些悖逆之臣更加可恨!

“朕知道,等朕和户部商讨过再议。”

“退朝。”

王景宏高呼一嗓子。

苏烨跟在朱标后面,等着去见朱元璋。

感受到朱标的直勾勾的目光,苏烨有些尴尬看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