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开海之争,通商之论(第1页)

苏烨的策论每每写的都很奇特,和那些文官们不同。

虽然苏烨也是满腹经纶的进士老爷,可是每次给朱元璋写奏折都是喜欢用大白话。

朱元璋更喜欢苏烨的一点就是直率,即便这份密折是抄录的奏折,可依然能看出苏烨直来直去的性格。

历数大明建国以来周边的所有敌国、藩国,从北方的蒙古、女真各部,还有高丽,再到西边的哈密、吐蕃,南边的暹罗、占城、安南等国家。

苏烨在奏疏中粗略分析了大明的人口、经济,诚然,这些国家任何一个都没有与大明抗衡的实力。

即便是称霸在中亚的帖木儿和他的帝国,此刻也只能像大明俯首称臣,希望大明不要插手其吞并周边国家的战争。

可是战胜了又能怎么样,大明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实力消化这些地方,一而再,再而三的赏赐这些藩国并不会给大明带来真正实质上的利益。

即以大明现阶段的状况,苏烨试问朱元璋,是要走前人的路,还是先当机立断发展‘工业’。

看到最后,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个农民出身‘土皇帝’,让老百姓不去准备去工厂打工,这太不符合朱元璋的世界观了,这对世界观的冲击也太大了。

以天下藩国养华夏一家,这也太不符合圣人之道,万世礼法了。

“陛下?陛下!”

王景宏躬身在门前小声呼唤着。

朱元璋回过神来准备上朝,突然又吩咐道:

“王景宏,下朝之后朕要见鸿胪寺卿。”

“是,陛下。”

来到奉天殿,接受众朝臣拜见。

不时的有大臣上奏事务,朱元璋批复的同时总是看向那烂泥扶不上墙的人物。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朱元璋瞥了一眼王景宏,后者心领神会的嚎了一嗓子。

苏烨一个踉跄,揉了揉眼睛,退,退朝了?

“陛下,臣有本奏。”

苏烨挤出队列躬身说道。

朱元璋冷哼一声从王景宏手中接过苏烨的奏折,装模作样的的看了看道:

“这种事难不成朕没有考虑?”

“早在月余前,朕便命水军指挥使花炜整军备训,若等你说出岂不是耽误了?”

苏烨一脸惊诧拱手道:

“陛下竟与臣想到一处了,当真是君臣一体,心心相印,微臣佩服。”

闻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