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论大明财政,再委以重任(第1页)

朱元璋神情不定,虎目一瞪看着苏烨怒道:

“朕不需要你提醒!你少在这里危言耸听!大明的税制钱粮,都是朕亲自定下的,即便有错,怎么可能影响到生死存亡?还不是后世之君无能!”

“再说,就凭你一小小商行又能如何?”

看着朱元璋,苏烨叹了口气缓缓道来:

“短时间看,我大明财政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若是将时间线拉长到两百年后情况就大不相同。”

“一个国家的财政自然和民生、军事息息相关。后世的万历皇帝陛下可记得?”

朱元璋点了点头,苏烨继续道:

“江浙倭患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嘉靖皇帝任用有为将领胡宗宪、戚继光平定倭寇,戚家军赫赫有名,乃我大明数一数二的精兵强将。”

“这和今日之事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更加疑惑了。

看了眼朱元璋苏烨道:

“万历年间,朝廷拖延兵响日久几乎引发兵变,你猜怎么着?为了防止意外,朝廷以发饷之名将戚家军聚歼......皇帝还不差饿兵,您说,这还怎么让将士们为皇帝尽忠?”

“他...这...我。”

朱元璋嘴巴微张,却几乎说不出来话来。

怎么就能如此荒唐,这些后世之君怎么就能如此荒唐!

“以此为例,不胜繁多,数不胜数,陛下亲定税率税额及低,虽然初心是为了百姓好,可是最终却是害了百姓。”

听到苏烨这么说自己,朱元璋眼睛瞪的大大的不可置信道:

“你说咱少收百姓的税还收错了?税低了百姓还活不下去?荒唐,你岂不是疯了?!”

苏烨只能继续为朱元璋详解,税率税制浮动之优点。

“人口在发展,土地却是不变的,税收也得不得提高,士绅们利用免税政策偷税漏税,搞土地兼并,国家和百姓的钱都被他们攥在手里......”

渐渐的,朱元璋的眼神从愤怒和怀疑转变为茫然,恍然,若有所思。

半晌,讲的口干舌燥的苏烨不知道朱元璋理解了多少。

“陛下,我大明穷怕了啊,此时若不革除积弊,恐悔之晚矣!”

苏烨拱手道说道。

大明穷啊,发不起官员的俸禄,发不起兵粮的饷银,怎么能不亡?

朱元璋更是万万没想到,只是自己建国订下的一些看似完美的政策,居然成为了一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