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疯狂扩军,颤抖吧地球!(第1页)

“不可能!就凭着区区几条船他们就想让我低头!我们的军队上不去不了海里,还去不了陆上吗!他们不是在威尼斯有个海军基地吗?联系威尼斯总督,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夺回港口!”

“可是尊敬的苏丹陛下,这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执行命令!”

......

秋去春来,冬去春来,又是一年。

全国上下建成了二十三个大型工业园区,各种配套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作坊和小工厂更是犹如雨后春笋。

而每年从海外运回来的金银,更是犹如一台抽血泵源源不断的为大明输血,整个国家宛若一台动力全开的火车疾驰在快车道上。根本停不下来。

苏烨最为重视的基础科学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至少不会因为什么地心说、日心说打起来。

洪武二十一年秋发生了一件全国震动的大事,一位名叫傅一欢的进士放弃了入职为官,转而研究起来了化学。

这件事对于所有人的震撼不下于看见火车,一位进士不去当官去当匠人,可见是个疯子。

不过许多百姓家却能理解这样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当一位厉害的匠人着实了不起。


匠作司的匠人等级已经细分成十几个等级,同时还有各种荣誉称号和配套的奖赏。

比如,匠作司对蒸汽机油突出贡献的匠人李芳授予的最高等级的国家荣誉称号,鲁班大师,位同四品。

同时还会赏赐一座应天城的三进宅院,其余各类赏赐,都是由匠作司补贴,按照一品官的待遇来的。

在普通百姓来看,能够当上匠人也是了不起的人,至少不会再被人翻白眼了。

全国的钢铁、煤炭以及各类矿产的产量几乎是每年翻倍的增长,如果能从海外运来很优质的铁矿那就更好了。

只是比起贩运有高附加值的丝织品和瓷器,没有人会愿意漂洋过海运一船铁矿石回来,还没有人那么傻。

最严重的是,匠作司汇同工部、户部,计划在朝廷南方修建铁路网,最重要的是都城通往海边的铁路线。

工程之复杂,耗资之巨大,可以说建国以来最巨。

而且非常缺人,很缺人,目前大明上下虽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奈何不了各行各业井喷式的发展,农业占据的大量劳动力又不能动,这是原则问题。

至于外人口,大明又管控的很严格,各地藩邦的人力资源只能在其他藩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