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怎么会这样?我明明记得当初都说是惠嘉郡主捐的。”
“你亲眼所见吗?还是道听途说?”
“是……说书先生说的。”
“对啊,那就是了。说书先生,平日里说的都是书,哪里是真事?《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那都是演义,不是真的。惠嘉郡主,她是个什么人?是个商人啊。她每天卖她的东西,就位了挣钱,扩大自己的名气,自然就挣得多了。”
“所以她知道了上官琴捐粮食之后,就自己找了说书的到处去夸自己,就是为了在京城里扬名。做好事不留名的才是真的好人呢。可惜上官侧妃这么好的人,活活饿死在了南疆啊。”
他说得都要声泪俱下了,他说的话,细品还真有几分道理。
可傅兰秀觉得,这都是歪理。
凭啥做好事的不能扬名?好人就该让人知道自己做了好事啊,不知道不是白做了?
不图名利就是好人,图了名利就是坏人了?
哪有这样的道理,谁还不想让自己过得更好些呢。
不过她没有去反驳这个人,这种口舌上的话,辩论起来也是无解。
她跟这人辩论,还自掉身价,还不如随他去说。
现场的普通百姓,有的还真信了。
“那是我们误会冤枉了上官侧妃,原来她是这样好的人,我只记得她长得挺漂亮。活活饿死真是可惜了。”
其实当朝的人,谁好谁坏,百姓是不太能分辨出来的。
上官琴也离开京城快一年了,很多人都忘了她曾经横行霸道的事了。
还有一部分人没被她欺负过,只偶尔远远见过她,觉得她长得挺好看的。
这部分人自然不会记恨她,别人稍微一夸,他也就认同了。
真是见了鬼了,上官琴和三王爷死后都能翻名声。
名声这东西,还真奇怪,活着的时候怎么经营都不一定有用,死了反而会无限扩大。
人们好像对死去的人格外宽容,生前的种种不堪全都一瞬间忘记,剩下的记忆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歌颂的。
傅兰秀听了一会,就起身上了马车。
她的神色有些沉重,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傅兰秀是那种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只想安心过好自己日子的人。
可身在官场的人不一样,官声好的人可以一路高升,官声差的,则会被皇上处置。
他们这么努力搞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