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春湿化热
第六章 六月季春·谷雨泽物
回目:
楔子·青蘅新曲
(临江仙)
谷雨霖霖滋百谷,青蚨振翅云头。
赤珠跳破水中沤,
茯苓凝玉骨,薄荷醒炎州。
伊尹汤经藏妙理,五行合化神瓯。
辛甘淡渗解千忧,
湿热随波去,清气自周流。
第一节 雨前采·薄荷三候验真机
乙巳年三月二十日,谷雨前一日,青蘅居后的“甘露园”里,七重荷叶伞下排列着三十六只青瓷盆。青珩仙子身着藕荷色纱衣,腕间系着新制的“驱湿绳”(以薄荷、藿香、佩兰编织而成),正领着阿栎采集“雨前薄荷露”。
“谷雨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她指着池中浮萍,叶片上竟映出“湿热”二字,“今岁木火过旺,湿随热化,此露需在雨前三刻采集,取其‘未受浊染’之清灵。”阿栎举着“承露勺”,见勺中露珠遇薄荷即化作淡青色,正是“木火合德”之象。
忽闻东方传来斑鸠啼鸣,啼声竟带“苦”“淡”之韵。青珩抬头望向桑林,只见戴胜鸟衔着赤小豆掠过,豆荚上凝结的水珠跌落地面,竟在泥土中烧出“痈肿”二字——此乃湿热下注之兆。她指尖轻触薄荷茎秆,茎中竟渗出淡红色汁液,恰似血热之象。
“速召赤小豆仙子、茯苓仙子,”她取出《湿热病篇》残卷,书页上“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或黄”几字泛着水光,“今岁湿热当令,需以‘辛凉淡渗’为法,薄荷透表,赤小豆清利,茯苓渗湿,三药合而用之,如‘提壶揭盖’。”
第二节 赤豆红·清热利水通三焦
少顷,赤小豆仙子踏浪而至,红衣上绣着“丙丁”火纹,腕间悬着“三焦通”玉铃。“青珩妹妹,”她展开《赤豆经》,图中赤小豆化作三道水流,分别注入“上中下焦”,“此豆色赤入心,形圆入肺,皮赤入脾,最能清血分之热,利三焦之湿。”
话音未落,西方天际涌来墨云,云中隐约可见“湿热使”的狰狞面孔,其手中“浊火幡”挥出阵阵蒸汽,所过之处,药田中的薏米、芡实等利湿药竟纷纷腐烂,水面浮起“黄腻苔”状的污物。青珩见状,将雨前薄荷露与赤小豆汁同倒入“三才锅”,锅中立刻腾起三色雾气:薄荷之青属木,赤小豆之红属火,露水之清属水,竟在雾中凝成“清利”二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