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上半章)
一、阴极反阳的异象
小寒节气尚差七日,蜀地的天空却先坠下漫天碎玉。
川大黄蹲在岷江渡口的青石板上,手中的铜铃结着薄冰,铃身刻的《汤头歌诀》已被冻得凸起,宛如一串微型冰棱。他呵出的白气尚未触及江面,便在空中凝成冰晶,簌簌落在诊脉的丝帕上。对岸传来孩童的哭声,转头望去,只见虎娃娘背着孩子在冰面上蹒跚,鞋底与冰面摩擦出刺耳的声响,惊飞了几只缩成绒球的水鸟。
“先生,快瞧瞧我家虎娃!”虎娃娘的嗓音带着哭腔,呼出的雾气在眉睫上结霜,竟成了两根雪白的冰羽。她掀开襁褓,露出孩子青紫的小脸——那本该红润的唇色此刻灰败如铅,小手指蜷曲如钩,指甲盖下布满蛛网状的紫纹。
川大黄伸手按在虎娃腕间,触感竟如冰块般刺骨。三指落脉,只觉血脉里像是流着冰水,脉息沉涩迟滞,每一次跳动都伴随着细微的“咔嚓”声,恰似冻裂的竹枝。他瞳孔骤缩,这分明是《伤寒论》中“寒凝血瘀,阳气痹阻”的重症,却比寻常寒症更添几分阴戾之气。
“阿橘,取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细辛!”他话音未落,药童阿橘已抱着药罐跑来,发辫上的决明子结着冰珠,晃起来叮当作响。少女生起火炉,架上铜锅,却见往日旺盛的火苗此刻奄奄一息,锅底的姜汤煮了盏茶工夫,竟还冒着寒气。
“先生,这火……”阿橘伸手靠近炉口,指尖刚触到热气,竟被冻得缩回——那本该灼热的炉火,此刻竟只有温吞水般的温度。川大黄皱眉,取过一块硫磺投入炉中,蓝焰腾起的瞬间,铜锅边缘却结了层薄冰,姜汤表面凝出一层青黑色的膜,恰似岷江冰面的倒影。
更诡异的是,药庐的泥墙竟渗出冰晶,从墙根向上蔓延,如无数冰蛇攀爬。川大黄想起《蜀地异闻录》中的记载:“阴极反阳,阳反为阴,当有异物出。”他望向窗外,只见岷江水已凝成青黑色坚冰,冰面下隐约有暗紫色纹路游走,宛如大地的血管被冻裂。
酉时三刻,药庐外来了位特殊的病人。担架上躺着个樵夫,浑身裹着棉被,却仍在剧烈颤抖。解开被褥时,众人倒吸冷气——他的皮肤呈青紫色,布满蛛网状的冰纹,关节处肿得如木桩,竟已僵硬如石。川大黄取出银针,欲刺“合谷”“足三里”,针尖刚触及皮肤,竟迸出火花,而皮肤下的血脉里,分明有黑色丝线般的异物在游走。
“这是……寒凝血瘀入络。”川大黄声音低沉,“需用‘阳和汤’加麝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