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草传奇·二十四节气药仙记》
第十回·
一·土润溽暑困脾阳
处暑节气,中央土运之地的轩辕之丘笼罩在黏腻的雾气中。清晨的露水不再晶莹,而如稀释的米浆,沾在草叶上形成白色絮状物,踩过草地,鞋边立刻裹上一层浊泥,散发着腐草的气息。村口的老槐树垂着沉甸甸的苔丝,每片叶子都沾着细小的水珠,却久不滴落,仿佛天地间的气机在此刻凝滞。
青瑶身着「苍术香罗衫」——以苍术、藿香等药汁浸染的薄纱——行走在田埂上,衣摆掠过稻穗,竟惊起无数细小的飞虫,它们翅膀上沾满湿气,飞得极低,如黑色的雾霭贴地游走。道旁的水渠里,积水呈暗绿色,水面漂浮着成团的藻类,用树枝搅动,竟发出「咕嘟咕嘟」的气泡,散发出酸腐的气味,正是「土湿生浊」的征兆。
轩辕丘的百姓大多面色萎黄,眼睑浮肿,行走时双手按腹,步态沉重如灌铅。一家药铺前,几位老者围坐咳声此起彼伏,咳出的痰清稀如水,落地后竟能渗入青石板缝隙,许久不散。青瑶路过时,见一位中年妇人扶着墙根呕吐,吐出物皆为清水痰涎,夹杂着未消化的米粒,气息酸腐,却无半点热气,此乃「脾阳不振,痰饮内停」之象。
更奇的是「五更咳」的流行。许多患者每日寅时(3-5点)准时咳醒,咳嗽声低怯无力,伴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咳出的痰沫中竟带有细小的冰晶,触之冰凉,正是「土不生金,金寒水冷」的危象。青瑶随机为一位老汉诊脉,其寸口脉沉细而滑,关脉濡弱,尺脉迟涩,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如脂,正是「脾肺肾三脏俱虚,痰饮伏肺」的典型脉象。
二·寅时咳断五更霜
在轩辕丘西巷的「培元医馆」,青瑶见到了七十二岁的孙老妇。老人蜷缩在棉被中,面色苍白如纸,唇色青紫,双手反复摩挲着胸口,每咳嗽一声,便全身颤抖,如秋风中的枯叶。其子愁眉苦脸地说:「家母每至寅时,必从梦中咳醒,自觉有冰痰从喉间涌出,需坐起捶背半个时辰,方能稍缓。白昼则神疲乏力,食不下咽,泄泻每日三四次,便质清稀,夹有未消化食物。」
青瑶先观舌象:舌质淡白如豆腐,舌苔白腻厚如积粉,舌根处尤为凝重,刮之不去,提示脾肾阳虚,痰饮内停。再诊其脉:右寸脉微弱如游丝,关脉沉缓,尺脉伏而不显,左关脉弦细,正是「土虚不能生金,金弱无以制木」的恶性循环。「《黄帝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青瑶沉吟,「你母之病,病在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