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草传奇·二十四节气药仙记》
第十六回·
一·小雪土湿水泛溢
小雪节气,中央土运之地的轩辕之丘被一层厚重的「土湿雾」笼罩。这雾不同于寻常的水汽,而是掺杂着细密的黄土颗粒,触之粘腻如浆,吸入鼻腔便觉阻塞,呼出时竟能带出少许白痰。田间的水稻虽已收割月余,田埂却仍泡在积水中,水面漂浮着墨绿色的浮萍,叶片中央凝结着白色的霉斑,用竹竿轻轻一拨,浮萍下竟翻涌出气泡,散发着酸腐与甜腻混杂的气息,恰似脾胃虚弱者口中的异味。
道路两旁的槐树垂着长长的气根,气根上挂着成团的「树痰」——那是湿热熏蒸形成的胶状物质,色白如絮,质地黏软,轻轻触碰便如鼻涕般滑落,露出树皮上暗红的斑点,宛如脾虚患者舌面上的瘀斑。街头的孩童们大多面色萎黄,眼睑浮肿如水泡,玩耍时步履蹒跚,裤腿卷至膝盖,露出肿胀的小腿,皮肤紧绷发亮,指压后凹陷久久不褪,活像泡发的黄豆。
医馆前的长队中,一位农妇扶着墙根剧烈呕吐,吐出物呈清水样,夹着未消化的稻米粒,酸腐气味刺鼻,却无半点热气。青瑶路过时,见她指甲淡白如纸,甲床泛青,此乃「脾阳衰微,水湿内停」之象。更奇的是「五更水肿」的患者:他们每日寅时准时出现颜面浮肿,眼睑肿如桃核,颜面光亮如涂油,至午后才稍消退,伴见泄泻清水,此乃「寅时木旺克土,脾阳不振,水湿泛溢」的典型表现。
二·寅时水肿脾土虚
在轩辕丘东巷的「培元农舍」内,三十六岁的农妇陈三妮斜靠在斑驳的竹椅上,身上盖着褪色的蓝布棉被,却仍瑟瑟发抖。她的面色晄白如裱糊的窗纸,双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如薄醉之人,眼睑浮肿透亮,几乎遮盖住瞳孔,手指按在水肿的脚踝上,竟陷入半寸深,许久未能回弹。
「俺这病跟定时辰似的,」她声音微弱,带着浓重的鼻音,「每到寅时,眼皮就跟灌了水似的,脸胀得摸上去硬邦邦,脚踝肿得穿不上鞋,只能光脚踩在泥地里。泄泻更是闹心,一天拉七八次,全是清水,拉完后浑身没劲,跟抽了筋似的。」说着,她掀开被子,露出肿胀的双腿,皮肤呈淡黄色,如泡发的萝卜,膝盖以下冷如冰块。
青瑶取出「五气望诊镜」,镜面中显示陈三妮「明堂」(鼻区)泛黄如黏土,「地阁」(下颌)青黑如墨,正是「土虚水泛,木克土」的危象。观其舌象:舌质淡胖如浸泡过的海绵,边缘齿痕深如刀刻,舌苔白腻厚如豆腐渣,覆盖全舌,舌根处尤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