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湿盛困脾土 鹤随羌独胜湿邪(第1页)

《仙鹤草传奇·二十四节气药仙记》

第二十二回·

一·雨水湿盛困脾土

雨水节气,中央土运之地的轩辕之丘被一层灰黑色的「土湿雾」笼罩,雾气中夹杂着细密的雨丝,如蚕丝般缠绕着万物。清晨的东风带着泥土的腥气,掠过田间地头,将刚出土的麦苗压得东倒西歪,叶片上凝结的水珠并非清澈透亮,而是泛着浑浊的土黄色,仿佛掺了泥浆。路边的槐树垂着湿漉漉的气根,根须上挂满了成团的水藻,绿中透黑,触之粘腻如痰,轻轻拉扯便有汁液渗出,散发出酸腐的气息,正是「土湿不运,水湿蒸腾」的征兆。

轩辕丘的百姓们拖着沉重的步伐行走在粘稠的泥浆路上,每一步都需用力拔起鞋底,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他们大多面色萎黄如陈年旧纸,眼睑浮肿透亮,双颊却泛着不正常的青灰色,嘴唇苍白无华,许多人腰间缠着粗布腰带,紧紧勒住腹部,以缓解泄泻带来的不适。街头的医馆外,长队蜿蜒至街角,患者们个个手按关节,神情痛苦:有的扶着拐杖,膝盖肿胀如球;有的佝偻着背,扶着腰际,步态蹒跚。

青瑶身着「羌活防风裘」,裘衣以羌活、防风粉末混合羊脂浸染而成,羊皮表面泛着淡绿色的药光,行走间散发出辛香的气息,却仍难抵空气中的潮湿。她路过一片农田,见一位老农蹲在田埂上,双手按压着膝盖,眉头紧锁。田中积水没过脚踝,禾苗萎黄不振,根部浸泡在积水中,轻轻一提便整株拔出,根系短小发黑,毫无生气,此乃「土湿伤根,脾阳不振,水谷不化」的典型征象。

更骇人的是孩童的泄泻流行病。青瑶见一母亲抱着啼哭的幼儿匆匆而过,幼儿的裤裆湿透,便质清稀如水,夹着未消化的乳块,气味酸腐却无热气,此乃「脾虚湿盛,乳食不化」的表现。母亲边走边抹泪,轻声呢喃:「已泻了七日,喝了姜汤也不见好……」青瑶摇头叹息,深知此证需健脾渗湿,非辛温之剂可愈。

二·着痹重症农妇疾

在轩辕丘北巷的「培元农舍」内,四十五岁的农妇张桂兰蜷缩在竹榻上,双膝关节高高隆起,如倒扣的陶碗,表面皮肤紧绷发亮,色白如瓷,触之不温,关节周围敷着的布帛已被渗液浸透,散发出浓重的药味。她的面部扭曲,冷汗顺着鬓角滑落,双手紧紧攥住榻边的竹栏,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

「俺这膝盖跟灌了铅似的,」她声音颤抖,带着浓重的鼻音,「一到阴雨天,就跟有千百只蚂蚁在啃咬,又痛又麻,肿得没法打弯。白天还好些,夜里痛得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