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仙踪:二十四节气医道传奇》
第八回 芒种·
第一折·螳螂生处暑毒炽
芒种前三日,塞北草原笼罩在蒸腾的暑气中。本该青翠的牧草蔫黄如败絮,草叶上布满焦黑点,恰似被火燎过。四十九岁的牧民巴特尔裹着湿透的毡袍,坐在蒙古包前剧烈咳嗽,咳出的痰液呈暗褐色,夹着血丝,落在青石板上竟腾起淡淡白烟。他的女儿苏日娜扶着门框喘息,面色潮红如醉酒,胸前生着成片的红色丘疹,中央有白色脓头,触碰时剧痛难忍——此乃“暑疔”,若不速治,恐成“疔毒走黄”之危候。
“阿爸,喝口酸马奶吧……”苏日娜颤抖着递过皮囊,却见马奶刚入口,巴特尔便剧烈呕吐,吐出的酸水呈黄绿色,带着浓重的腥臭味。更奇的是,他手臂上的“曲池穴”周围浮现出紫黑色络脉,形如蜘蛛网,按之硬如条索。
远处的放牧点,几个孩童在沙地上打滚,却忽然惊厥抽搐,口中喊着“有火蛇钻心”。他们的舌苔黄燥起刺,舌下络脉粗胀发紫,正是“热盛动风”之象。芩儿与苦娘、贝母姑娘骑着蒙古马赶来,马蹄踏过的土地竟冒出缕缕热气,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恰似烧红的铁板上洒水。
“少阳相火主气,太阳寒水客气,水火交争于半表半里。”芩儿取出通灵根,根须上的赤色纹路与黑色纹路交织成网状,“心属火,主血;肾属水,主阴。今火盛水衰,热入血分,致‘热毒瘀结,阴液耗伤’,正如《温病条辨》所言‘暑温脉洪大,舌绛,烦渴,发斑,乃热入营血’。”
贝母姑娘的金铃发出尖锐的“叮叮”声,竟与远处的闷雷共振。她取出青铜镜照向草原,镜中映出的太阳周围环绕着赤黑色光晕,光晕中有无数细小的“火毒虫”飞舞,所到之处,草叶瞬间枯黄。“寸脉洪数如涌泉,尺脉细数如游丝。”她皱眉道,“寸脉属心,火毒亢盛;尺脉属肾,阴液枯竭。此乃‘热盛伤阴,毒瘀互结’之危证,需‘清热解毒,凉血养阴’双管齐下。”
第二折·鵙始鸣时遇银翁
热浪中,一位身着白色蒙古袍的老者骑着白马而来。他头戴缀满银饰的毡帽,帽檐下挂着晒干的金银花,每朵花的金色花瓣上都凝结着白色粉末,如霜覆金箔;腰间悬挂的牛皮囊上绣着“清热解毒”四字,囊口露出连翘的果实,形如小铃铛,随着马匹颠簸发出清脆的响声。
“诸位可是来解暑毒之困?”老者开口,声音如冰镇的马奶酒,清冽中带着一丝甘甜,“我乃‘银花翁’,世居阴山北麓,专司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