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仙踪:二十四节气医道传奇》
第十四回 白露·
第一折·鸿雁来处燥湿搏
白露前三日,江南芦苇荡笼罩在乳白的雾气中。清晨的露水竟呈淡青色,凝结在芦苇叶上如碎玉堆砌,触之冰冷刺骨。打渔的张老汉划着竹筏咳嗽,咳出的痰液少而黏连成丝,在晨光中拉出半尺长的银线,落在船板上竟化作冰晶。他的儿媳翠莲捧着青瓷碗叹气:“阿爹喝了三剂麦冬汤,夜里还是盗汗,说胸口像有团火在烧……”话音未落,张老汉突然剧烈呛咳,指缝间渗出的血丝竟在袖口结成红点,如红梅落雪。
更远处的桑树林里,采桑女阿巧扶着树干喘息,她的嘴唇干裂起皮,鼻腔内结着血痂,每逢吸气,咽喉便传来刀割般的疼痛。她的指甲苍白如纸,甲半月呈青紫色,此乃“肺肾阴虚”之象,阴液亏虚已累及肾水。奇妙的是,她后腰的“肾俞穴”处皮肤干燥如龟甲,却有温热的气息蒸腾,恰似冬日里的暖炉。
芩儿与麻翁、贝母姑娘乘着乌篷船而来,船桨划过水面,竟带起白色的泡沫,如沸汤上的浮油。芩儿鬓边的黄芩花此刻呈淡青色,花瓣上凝结着露珠,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却在指尖迅速蒸发,留下淡淡的苦味。“太阴湿土主气,阳明燥金客气,湿燥相搏,如油入面。”她取出通灵根,根须上的白色纹路与黄色纹路交织成网状,“肺属金,肾属水,今燥伤肺阴,湿困脾土,子病及母,致‘金不生水,水不涵木’,正如《难经》所言‘虚则补其母’。”
贝母姑娘的金铃发出清越的“叮叮”声,竟与远处的鸿雁鸣叫声相应和。她取出青铜镜照向张老汉,镜中映出的脉象细数而涩,尺脉尤甚:“尺脉属肾,细数主阴虚;寸脉浮细而燥,此乃‘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证。需‘润肺滋肾,金水相生’双管齐下,非甘润酸收之品不可救。”
第二折·玄鸟归时遇梨娘
薄雾中,一位身着月白纱裙的女子划着菱角船而来。她头戴珍珠笠,笠檐下挂着秋梨片,每片梨肉都呈半透明状,中心的梨核隐约可见“肺”字纹路;腰间悬挂的竹篓里,川贝母如珍珠堆叠,熟地黄似紫玛瑙沉底,篓底铺着的桑葚干泛着油润的光泽,如黑玉镶嵌。
“诸位可是来解肺肾之困?”女子开口,声音清润如梨汁甘洌,“我乃‘梨娘’,世居洞庭山,专司肺肾之职。今岁白露,‘燥胜则干,湿胜则濡’,如琴弦太紧则断,太松则哑,需调其虚实,和其燥湿。”她轻拂衣袖,笠檐的梨片纷纷飘落,落在张老汉的痰液上竟化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