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仙踪:二十四节气医道传奇》
第十八回 立冬·
第一折·水始冰处肾阳微
立冬前三日,塞北漠北的斡难河面上,冰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厚,初结的薄冰如琉璃般透明,却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冷光。四十九岁的牧民巴图裹着三层羊皮袄,蜷缩在帐中颤抖,手中的马奶酒刚送到唇边,便在碗中结成冰晶。他的妻子乌云其其格蹲在毡帐角落熬药,铜锅中的附子汤刚沸腾,便有冰花在锅沿凝结,“滋啦”声中化作白气。
“阿爷的泄泻又加重了……”孙子巴特尔捧着药碗叹气,碗中汤药呈暗褐色,表面浮着一层油状物质,正是五更泄泻的“鹜溏”之象。巴图每到五更便腹痛即泻,粪便中夹杂着未消化的草籽,泻后腹痛稍减,却觉腰膝冷痛如浸冰水。更奇的是,他腹部的“神阙穴”周围皮肤青黑如铁,触之冰冷,恰似冻土覆盖。
远处的牧群中,几头羔羊蜷缩在母羊腹下,口吐清涎,拉稀不止,羊粪呈青灰色,质地稀溏如泥。牧民们面面相觑,皆知这是“寒泻”重症,若不速治,恐致“脾肾阳绝”。芩儿与杞娘、贝母姑娘骑着骆驼而来,驼蹄踏过冻土,发出“咔嚓”的脆响,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寒气,恰似无形的刀刃。
“太阳寒水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寒湿交加,如冰裹泥丸。”芩儿取出通灵根,根须上的黑色纹路与黄色纹路缠绕成冰柱状,“肾属水,主封藏;脾属土,主运化。今寒湿直中脾肾,致‘火不暖土,水湿内停’,正如《景岳全书》所言‘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而根本在肾。”
贝母姑娘的金铃发出沉闷的“当当”声,竟与远处的冰裂声共振。她取出青铜镜照向巴图,镜中映出的脉象沉迟无力,尺关脉尤甚:“尺脉属肾,沉迟主阳虚;关脉属脾,无力主气虚。此乃‘脾肾阳虚,寒湿内盛’之证,需‘温肾暖脾,固肠止泻’双管齐下,非大辛大热与收涩之品不可救。”
第二折·地始冻处遇蓉翁
朔风中,一位身着狍皮大氅的老者骑马而来,大氅边缘绣着肉苁蓉的鳞叶纹样,每片叶都呈肉质肥厚状;头戴狐皮帽,帽檐下露出的鬓角插着肉苁蓉切片,切片表面密布点状突起,如繁星点缀;腰间悬挂的牛皮囊上绣着“温肾暖脾”四字,囊口露出的附子块茎形如乌鸦之头,干姜片呈饱满的黄色,如金箔镶嵌。
“诸位可是来解脾肾之困?”老者开口,声音如洪钟震谷,带着草原特有的苍凉,“我乃‘蓉翁’,世居贝加尔湖畔,专司脾肾之职。今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