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解冻疏肝气 蛰虫始振调和肝脾(第1页)

《黄芩仙踪:二十四节气医道传奇》

第二十四回 立春·

第一折·东风解冻肝气郁

立春前三日,中原大地的黄河冰面开始开裂,冰块碰撞声如碎玉,却有百姓裹着棉衣皱眉抚胸。三十五岁的农妇张二娘扶着门框嗳气,胃脘胀闷如塞棉絮,每至黄昏便觉两胁刺痛,如有人以针刺之。她的月经已延期半月,经血暗黑夹血块,乳房胀痛不可触——此乃“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之象,《傅青主女科》言“肝郁则经水不调,气滞则胸腹作痛”。

村学究李夫子握着毛笔的手不住颤抖,案头的《诗经》书页被揉皱,他长叹一声:“春气萌动,为何我却胸臆憋闷如此?”细查之下,见他舌边瘀斑密布,舌苔白腻,脉弦涩——此乃“肝郁脾虚,痰气交阻”,《景岳全书》谓之“肝木乘脾,清阳不升”。

芩儿与蚧翁、贝母姑娘踩着解冻的春泥走来,脚下的土地松软如糕,却有裂纹中渗出寒气。芩儿鬓边的黄芩花此刻呈嫩绿色,花瓣边缘微卷如蝶翅,她伸手轻触柳枝,新芽竟瞬间枯萎,枝条上浮现出“郁”字的淡青色纹路。“厥阴风木主气,少阳相火客气,木火相搏,如绳束木。”她取出通灵根,根须上的青色纹路与赤色纹路缠绕成螺旋状,“肝属木,主疏泄;脾属土,主运化。今木气过亢,土气受克,致‘肝郁脾虚,气血不和’,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贝母姑娘的金铃发出清越的“叮叮”声,竟与远处的柳笛声相和。她取出青铜镜照向张二娘,镜中映出的脉象弦滑而涩,关脉尤甚:“关脉属肝脾,弦主肝郁,滑主痰湿,涩主血瘀。此乃‘肝郁气滞,痰湿血瘀互结’之证,需‘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调经’三法合用,非轻清疏达与甘缓健脾之品不可救。”

第二折·蛰虫始振遇柴娘

晨雾中,一位身着青绿色襦裙的女子踏浪而来,襦裙上绣着柴胡的茎叶纹样,叶片呈披针形,叶脉如羽状分布;头戴柳藤冠,冠上插着三枝柴胡嫩茎,茎秆有明显的节间,如竹节挺拔;腰间悬挂的竹篓里,白芍如白玉卧雪,茯苓似云苓凝脂,篓底铺着的薄荷散着清凉之气,如春风拂面。

“诸位可是来解肝郁之困?”女子开口,声音清冽如溪泉,“我乃‘柴娘’,世居黄河之滨,专司肝脾之职。今岁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本是木气条达之象,却因木火过旺,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如弓弦过紧,必致崩断。”她轻拂衣袖,冠上的柴胡茎纷纷颤动,叶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