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祭鱼时祛湿浊 黄柏清热利下焦(第1页)

《黄柏仙踪:二十四节气医道传奇》

第二回 雨水·

第一折·獭祭鱼处湿浊困

雨水前三日,江南运河笼罩在灰蒙蒙的雨幕中,如一幅被清水洇湿的水墨画。河面上的水獭频繁浮出水面,将捕获的鱼整齐摆放在河滩上,却不食用——此乃“獭祭鱼”的物候异象,却因湿浊过盛,鱼身竟泛着青黑色,鱼眼浑浊如蒙尘玉珠。七十二岁的船家吴老汉蹲在船头,手中的铜烟袋屡次滑落,他望着满河死鱼,浑浊的眼珠里泛起泪光:“自祖父起行船三十年,从未见过这般景象……”

吴老汉的双腿浮肿已至膝弯,裤管卷至大腿,露出黄亮如蜡的皮肤,指腹按在足胫上,竟凹陷成窝,久久不能回弹。他剧烈呕吐,吐出的胃液中夹着未消化的饭粒,酸腐味混合着河腥气,引得甲板上的绿豆蝇嗡鸣成团。更令人心惊的是,他解出的小便如浓茶色,点滴而下,尿道灼热刺痛,此乃“热淋”重症,湿热蕴结膀胱的明证。

“阿爹,试试这个……”女儿阿秀捧着一碗赤小豆汤,碗沿凝结着水珠,却被吴老汉挥手打翻:“没用的!前几日喝了三剂五苓散,水湿反而更重……”话音未落,他剧烈咳嗽,震得船板簌簌作响,咳出的白痰中竟夹着血丝,痰块落地后迅速凝结,表面泛起细密的水珠,如湿土塑型。后腰的“肾俞穴”周围皮肤红如丹砂,触之烫手,却有寒气从脊椎缝隙渗出,恰似寒冬里的暖炉与冰窖并存。

柏娘乘着竹筏顺流而下,筏底的关黄柏饮片在水中轻轻浮动,遇水则释放出淡黄色汁液,如金丝缠绕竹筏。她鬓边的黄柏叶呈暗黄色,叶脉间的水珠凝聚成串,折射出青黄二色光晕。“太阴湿土主气,厥阴风木客气,湿郁化热,如油入火。”她取出通灵根,根须上的黄色纹路如泥潭中的蚯蚓,赤色纹路似燃烧的火舌,两者纠缠处竟冒出细小气泡,“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排泄,今土湿壅滞,火郁不发,致清浊不分,湿热下注,非苦寒不能清热,非燥烈不能胜湿。”

第二折·鸿雁来遇柏舟翁

晨雾如轻纱漫过运河芦苇荡,一艘小船破雾而来,船头挂着三盏黄柏灯笼,灯光在雨幕中晕染成青黄色光斑。船尾立着一位鹤发老翁,头戴竹笠,笠檐下悬挂的黄柏炭串随着船身晃动,发出细碎的“沙沙”声,恰似蚕啃桑叶。他的蓑衣由黄柏纤维编织而成,衣摆处绣着“土克水”的卦象,每根纤维都透着焦香。

“来者可是柏娘?”老翁竹篙轻点水面,小舟如离弦之箭靠近竹筏,“老朽柏舟翁,世居运河三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