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蝶衔春·二十四节气医仙录》
一、昼夜均平·肝气衡动
春分前三日,药王谷的天空如被精准切割的玉盘,上半阙湛蓝如阳,下半阙靛青如阴。青梧站在药寮前的青铜日晷旁,见晷针的投影在卯时初刻恰好与"卯正"刻线完全重合,仿佛天地间有一双无形的手,正将昼夜的天平拨至平衡。云叟拄着拐杖走来,杖头木蝴蝶的双翅正对着东西方向,翅脉间流转的青气与白气各占一半,如同一架活体阴阳仪:"《礼记·月令》云:'仲春之月,日夜分,雷乃发声。'此时太阳黄经达零度,赤道平分黄道,正如肝之阴阳需得衡定,勿使偏颇。"
药田里的白芍在晨露中舒展叶片,每片叶子都呈现完美的对称心形,叶脉从叶柄向两侧延伸,如太极图的分界线,将叶片分为左阳右阴。青梧拨开叶片,地下的块根已胀大成纺锤形,表皮的环状纹路细密如古籍书页,每道纹路对应着从冬至到春分的节气变化。"白芍生于春,得木气而柔,禀秋气而收。"云叟蹲下身,指尖轻触块根上的"芽眼",那里正渗出透明的汁液,"酸味入肝,能敛肝阴;苦性坚阴,可泻肝热,此乃'用苦坚阴,用酸收阴'之妙。"
忽然,一阵和风吹过,东侧的木蝴蝶树与西侧的白芍苗同时轻摇。木蝴蝶的翅状荚果呈单数分叉,在风中发出"沙沙"轻响,如阳气的升发律动;白芍的羽状复叶呈双数分裂,叶片摩擦如琴瑟和鸣,似阴气的敛藏节奏。青梧注意到,两种植物的影子在地面交织,竟形成了一幅动态的阴阳鱼图案,随日光移动而缓缓旋转。
二、平衡寻踪·蝶舞太极
辰时三刻,青梧背着药篓行至望春坡,忽见一团流光在桃花林中穿梭。那流光忽而化作青色,忽而变为白色,最终凝聚成一只蝴蝶:翅展四寸有余,左半翅如春晓之柳,青中透黄,是阳气渐盛之象;右半翅似冬雪初霁,白里泛青,乃阴气未褪之征。阴阳两半之间,一条金色曲线如流水蜿蜒,正是太极图的"弦线",尾突的两个圆点一黑如墨,一白似玉,活脱脱是太极鱼的双目。
"平衡蝶!"青梧惊呼,话音未落,蝴蝶振翅而起,翅尖划过一株百年桃树。奇妙的是,桃花竟同时飘落红白两色花瓣——粉色花瓣如阳,朝东飞舞;白色花瓣如阴,向西沉降,在空中交织成直径丈许的阴阳鱼图案,花瓣落地后,竟在泥土中形成了《周易》"泰极否来"的卦象。
蝴蝶飞向山谷深处,所过之处,药草皆现对称之美:蒲公英的绒毛球分裂为两半,一半顺时针旋转,一半逆时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