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蝶衔春·二十四节气医仙录》
一、清明风至·清浊初判
清明前三日,药王谷的黎明被一层奇特的雾霭笼罩。青梧推开药寮的木门,见晨雾如被无形的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雾气轻盈缥缈,呈淡青色,宛如揉碎的青金石,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天际升腾;下层雾气厚重沉浊,泛着米黄色,似融化的蜂蜡,缓缓向地面沉降。他伸手触碰,上层雾气清凉沁脾,下层雾气则带着泥土的温热,恰如《黄帝内经》中"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鲜活注解。
云叟拄着拐杖站在药寮前的石阶上,拐杖顶端的木蝴蝶雕像正随着呼吸轻颤,翅脉间流转的青气与白气各占一半。"《淮南子·天文训》曰:'清明风至,而万物成。'此风非东风之温,乃升发之清阳。"老人挥动手中的羽毛扇,扇面上"清浊分界图"的青气随扇动向上飘升,黄气则如尘埃落定,"此时太阳黄经达十五度,天地之气清浊始判,人体肝肺之气亦当随之调整。"
药田里的薄荷正值生长旺盛期,茎秆如翡翠雕琢的四棱宝剑,直指天穹。青梧蹲下身,指尖轻触叶片,油点破裂的瞬间,一股辛凉之气扑面而来,直冲鼻窍。叶片边缘的锯齿状缺刻共有七对,对应人体七窍,而叶片中央的主脉呈"人"字形分叉,恰似肝之疏泄与肺之肃降的交汇。"薄荷生于清明前后,得木气而疏泄,禀金气而清凉。"云叟蹲在一旁,用竹片拨开土壤,露出薄荷横走的根茎,"其根白如玉,得土气而和中,其叶青如染,得木气而升清,此乃'金克木,木疏土'的三重妙谛。"
忽然,一阵"清明风"掠过药田,东侧的木蝴蝶树发出沙沙轻响,雪白色的荚果纷纷裂开,万千片"蝶翅"如蒲公英绒毛般轻盈上升,在阳光下形成一道青白色的虹幕;西侧的薄荷丛中,枯黄的叶片打着旋儿飘落,叶片上的露珠在坠落过程中逐渐浑浊,落地时竟渗入土中,留下淡淡的黄色痕迹。青梧注意到,木蝴蝶的翅脉呈单数放射状,薄荷的叶脉为双数羽状分裂,恰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眼,一奇一偶,一升一降。
二、清灵寻踪·蝶舞清浊
巳时初刻,青梧背着紫竹药篓行至清露崖,忽见一道流光自云端坠落。那流光初看是纯粹的白色,接近地面时竟如油水分离般分为上下两截:上半截晶莹剔透,如凝结的晨露;下半截乳白温润,似融化的羊脂。最终,两截流光合而为一,化作一只蝴蝶停在他肩头。
这只蝴蝶翅展三寸有余,翅面上半部分通透如水晶,阳光可直接穿透,映出青梧瞳孔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