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立秋润燥·梨霜膏滋胃养肺(第1页)

楔子·金风初动

立秋前三日,罗浮山梨林笼罩在淡金色雾霭中。卯时初刻,第一缕晨光掠过“望秋台”,罗汉果仙子腕间的“白露玉镯”突然沁出凉意——此镯以秋露凝练而成,能感应金气盛衰。她俯身拾起一枚带霜的梨叶,叶脉间的白霜竟组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秋伤于燥,上逆而咳”的字样,指尖轻触,霜字化作水珠渗入肌肤,隐隐作痒。

“阿楠,取‘五运六气罗盘’来。”仙子话音未落,青衫药童已捧着刻满星宿的罗盘奔至。罗盘中央指针剧烈颤动,最终指向“太徵”(火运过旺)与“阳明燥金”的交叠处,边缘刻度渗出细密水珠,如肺经咳喘之象。竹青化作青蛇盘在罗盘边缘,蛇信吞吐间,竟在雾气中画出“燥”字的篆文演变,从甲骨文的“火烤桑枝”到小篆的“从火喿声”,历历分明。

“今岁火克金,燥气大行,”仙子以玉簪挑起梨枝上的霜花,霜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道虹光,“然晨霜凝而午化,正应‘温燥’与‘凉燥’的昼夜之分。你瞧这梨霜,晨间带露为凉,午后含光为温,恰可两用。”阿楠凑近细看,见霜花在不同光线下呈现青白与金黄两种色泽,恍若阴阳鱼互藏。

忽然,山顶古钟自鸣,钟声清越如击磬石,惊起梨林深处的白鹤。鹤群飞过,翅羽上竟沾着细小霜晶,纷纷扬扬落向山下州府,宛如提前降临的秋讯。仙子望着鹤影喃喃:“《禽经》云‘鹤应秋而鸣’,此兆主肺疾将起,速备‘润燥七香车’下山。”竹青甩尾间,石案上的《千金方》自动翻开,书页停在“肺脏·燥第三”篇,墨迹竟泛着梨香。

第一折·燥邪犯肺·千般形证

巳时初,州府“听秋巷”的青石板被晒得发烫,卖梨糖的王老汉又咳嗽了一声,手背上的老年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干燥,宛如剥落的墙皮。“仁安堂”药铺内,陈郎中正给一位农妇包扎皲裂的手掌,粗布绷带刚缠上,就被渗出的血珠浸透。罗汉果仙子踏入店门时,铜铃发出沙哑的“叮当”声,竟与墙上悬着的肺形教具共鸣。

“小娘子你看,”陈郎中掀开柜上的湿布,露出干裂的黄芪饮片,“连补气药都燥成这样,何况人身?”仙子环视四周,见诊桌旁的青花瓷瓶出现蛛网状裂纹,墙角的《脉诀》书页卷起如枯叶,忽然伸手接住从梁上飘落的灰尘——粉尘在空中竟呈螺旋状上升,恰似肺经气逆之象。

首诊的书生姓柳,乃新科秀才,因备考久坐,咳血已三日。仙子接过他的手帕,见血点如梅花烙,触之微温,又观其舌红如珊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