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大雪固肾·阿胶散止血滋阴(第1页)

楔子·冰封肾水

大雪节气,罗浮山被冰雪覆盖,千年古柏的枝桠上倒挂着尺许长的冰棱,如透明的利剑悬于天地。子时初刻,罗汉果仙子立于“固肾台”上,见北斗七星的“摇光星”(属水)沉入云海,“天枢星”(属土)却泛着血色光芒,形成“土克水”的异象。她轻触石栏上的“肾藏精”浮雕,浮雕表面竟渗出淡红色黏液,在冰面上凝成“血溢”二字,宛如肾精不固、血随气脱的征兆。

“阿楠,”她指向山下州府,那里的灯火在风雪中摇曳不定,“《素问·调经论》云‘肾藏精,肝藏血’,今岁火不生土,土虚不能制水,致肾不摄血,血随虚火妄动。你听这风声,”她闭目凝神,“多属女子崩中、男子咳血之症,乃‘天寒地冻,血室不固’之象。”药童阿楠翻开《血证论》,见“崩漏”篇页边结着血痂状冰花,冰纹竟与阿胶的横切面相似。竹青化作雪狐,在雪地上踩出“止血滋阴”四字,足迹边缘泛着淡红色,如血渗雪地。

忽然,山谷中传来女子的凄厉哭声,刺破雪夜——那是产后崩漏的妇人。仙子循声而至,见一产妇仰卧草席,面色如纸,经血如注,浸透身下的棉被,触其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此为‘气血暴脱’,需以阿胶急固其脱,人参大补元气。”

第一折·肾不摄血·诸窍出血

巳时初,州府“血宁巷”的医馆外,挤满了担架与牛车,患者或手捂口鼻,或腰腹缠着血布,呻吟声此起彼伏。“固元堂”药铺内,陈郎中正在给一位书生诊治,书生咳血不止,手帕上的血迹呈淡粉色,如桃花落雪,舌淡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每至子夜,喉间痒痛,血随咳嗽而出,竟不能卧。”

首位患者是张娘子,产后半月,经血突然如注,夹着血块,面色苍白如纸,冷汗淋漓,舌淡胖有齿痕,脉微欲绝:“感觉身子被血掏空了,说话都没力气。”仙子诊其“气海”“关元”穴,空虚如洞,触之凉而不温:“此为‘产后血崩’,肾气大虚,冲任不固。《傅青主女科》云‘血崩之证,乃脏腑损伤,冲任不固’,需固肾止血,益气摄血。”

次诊的是樵夫李二,每日上山砍柴,近日尿血不止,血色淡红,伴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尿如红茶,却不痛不痒,心里发慌。”仙子令其仰卧,触按“肾俞”“膀胱俞”穴,有空虚感,再观其指甲,苍白无华且有纵纹:“久劳伤肾,肾阴亏虚,虚火灼络,致血从小便出。需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最险者是老塾师周鹤龄,患“鼻衄”十年,近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