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一阳初动
冬至日,罗浮山巅的“扶阳台”上,千年古柏的树洞中渗出金色树脂,在严寒中凝成冰晶,状如鹿茸。子时初刻,北斗七星的“摇光星”(属水)突然暴涨如斗,“天枢星”(属土)却黯淡无光,形成“水克土”的异象。罗汉果仙子轻触石栏上的“命门”浮雕,浮雕内部竟传来隐隐的脉动声,如胎儿心跳,却微弱迟滞。
“阿楠,”她指向山下州府,那里的炊烟低矮灰白,如患者萎靡的阳气,“《易经》云‘冬至一阳生’,今岁火运不足,土虚水旺,致一阳难生,命门火衰。你看这柏树脂,”她拾起一块冰晶,“本应温热,却冷如坚冰,正是肾阳衰微的征兆。”药童阿楠翻开《难经·三十六难》,见“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句旁结着霜花,霜纹竟与鹿茸的绒毛别无二致。竹青化作白泽,口衔鹿茸踏雪而来,鹿茸上的金色霜花随呼吸明灭,如命门之火忽旺忽熄。
忽然,山谷中传来野狼的哀嚎,声音低沉断续,如肾阳虚者的呻吟。仙子循声望去,见一只老狼蜷缩在雪窝中,皮毛黯淡无光,尾巴下垂如败絮——此乃“肾阳竭绝”的应兆。她以掌心抵住老狼命门穴,输入真气,老狼竟咳出冰晶碎片,随后能缓缓起身,鹿茸状的霜花重新爬上脊背,如阳气复萌。
第一折·命门火衰·诸虚蜂起
巳时初,州府“暖阳巷”的医馆外,男子们裹着厚重的棉袍,缩颈搓手,女子们扶着腰腹,面色青白。“回春堂”药铺内,陈郎中正在给一位书生诊治,书生面色晄白,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婚娶三年,却从未圆房,自觉丹田冷如冰窟。”
首位患者是猎户王大虎,常年露宿山林,近日腰膝冷痛如折,阳痿早泄,夜尿频多,舌淡胖有齿痕,脉沉弱:“每至深夜,腰眼冷得睡不着,需贴十张暖脐膏。”仙子诊其“肾俞”“命门”穴,触之凉而不温,叩之音浊:“此为‘肾阳虚衰,气化无权’,《景岳全书》云‘阳不足则阴有余,寒从中生’,需温肾助阳,填补命门。”
次诊的是张娘子,婚后五年未孕,经血暗黑夹血块,小腹冷痛喜温,舌暗紫苔白,脉沉涩:“每月经期,需以热水袋敷腹方能缓解,大夫说我这是‘宫寒’。”仙子触其“关元”穴,凹陷不起,如空穴来风:“肾阳不足,寒凝血瘀,胞宫失温。需温肾散寒,活血调经。”
最险者是老牧民李公,年逾七旬,近日遗精频作,一晚数次,伴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感觉精气要漏完了,走路都打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