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楔子·春气萌动
立春前三日,罗浮山的积雪开始消融,朝阳坡的雪水顺着山势蜿蜒成溪,撞击着裸露的青石,发出“叮咚”清响,如《黄帝内经》中的“肝主疏泄”句读。罗汉果仙子立于“迎春台”上,见东方天际的“角宿”星群笼罩在薄霭中,如被轻纱蒙住的古琴,虽具弦柱却音声难发。她轻拂石栏上的“肝胆相照”浮雕,缝隙间渗出的露珠竟呈淡绿色,滴落在台边的柴胡幼苗上,幼苗瞬间舒展叶片,如人伸懒腰。
“阿楠,”她指向山下泛青的柳林,枝条虽抽出新芽,却普遍向左倾斜,“木运不及之年,肝气先虚,如幼树根基不稳。你看这柳枝,本该向阳生长,却因肝郁而倾,此乃‘木郁达之’的先机。”药童阿楠蹲下身,见苔藓覆盖的地面上,几株柴胡从石缝中钻出,茎叶蜷缩如问号,根须却紧紧缠绕着碎石——恰似肝郁患者的气机阻滞。竹青化作青鸾,翅膀掠过柳梢,震落的雪粒在空中聚成“疏肝”二字,却被东风吹得粉碎,如肝郁易散难聚的特性。
忽然,山谷中传来黄鹂的啼鸣,本应清脆的“啾啾”声却带着破音,宛如琴弦绷断。仙子循声寻去,见一只黄鹂栖在断枝上,左翅羽毛凌乱,尾羽有三根折断,如肝郁患者的情志不畅。她以指尖轻点鸟羽,输入少阳之气,断羽处竟生出新羽,黄鹂振翅时,尾羽在阳光下映出“条达”二字,随即冲向云霄,消失在柳烟深处。
第一折·肝郁气滞·木不条达
巳时初,州府“疏肝巷”的青石板上,积雪融化成细流,却在巷口汇聚成洼,如肝郁患者的气机停滞。“逍遥堂”药铺的幌子在风中打旋,幌子上的“疏”字被吹得变形,恰似患者紧缩的眉头。首位患者书生秦逸云扶着门框进入,他身着青衫,却佝偻如暮年,胁肋部用布带紧紧缠绕,每走一步都牵动嘴角抽搐。
“晚生每逢课业繁重,便觉胁下刺痛,”他解开布带,露出右侧胁肋,皮肤青中带黄,“尤如有人以刀背反复拍打,夜间痛甚,难以入眠。”仙子以手触诊,“期门”穴压痛剧烈,如按琴弦,再观其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而腻:“肝属木,性喜条达,今肝郁气滞,如琴弦过紧,故痛如刀拍。”窗外的柳树枝条突然剧烈摆动,却始终无法伸直,应和着书生的痛苦。
次诊农妇张氏,站在药铺门槛外便长叹一声,如春风穿过破窗。她面色萎黄,胃脘部膨隆如鼓,手指反复摩挲围裙边角,竟将布料磨出毛球:“自与家人口角后,便觉食物堵在胸口,连水都难以下咽。”仙子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