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菊仙踪:二十四节气神纪》
一、阳盛阴衰,热气熏蒸
立夏前十五日的辰时三刻,太行南麓的桑麻谷笼罩在赤金色的热浪中:上层是灼灼烈日,中层是翻涌的热霾,贴近地面处则蒸腾着青紫色的火气。甜叶菊仙子踏云行至谷口,见东方七宿的虚、危二宿被赤云裹成火团,星芒透过云层时竟泛着血红色——此乃《礼记·月令》所载"立夏之日,天地始交"的时节,却因今岁乙木太过,木火相生致阳气独盛,阴津耗散,谷中弥漫着焦甜的火气。
河谷的桑田里,新抽的桑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卷曲,叶尖凝结着琥珀色的焦斑,随热风摇曳时纷纷脱落,在地面积成红毯。仙子蹲下身,以玉簪挑开一株甜叶菊的根系,见须根上附着的土壤已龟裂如蛛网,轻轻一捻便成粉尘,根毛因失水而蜷曲成螺旋状。更惊人的是河畔的垂柳——往日低垂的枝条竟如烫过般僵直,叶片边缘焦枯,偶有蝉虫落在叶上,竟被热气灼伤,翅膀冒出青烟。
"北斗摇光星红光盈满,却被火气蚀成赤芒,"仙子仰观天象时,见摇光星的光芒在热霾中扭曲,投映在地面的竟是火焰爬行的痕迹,"《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今岁阳盛阴衰,木火刑金,恐成'壮火食气'之厄。"她伸手触碰焦土,指腹传来灼烫的触感,那土竟顺着指甲缝渗入,在皮肤上留下蜿蜒的火形红痕。
谷外的村落里,农妇正对着晒谷场长吁短叹——三日前晾晒的甜叶菊干叶,竟在一日内被烈日烤成焦炭,叶片脆如琉璃,一碰即碎,扬起的粉尘接触皮肤便生出红疹。她试图用竹筛筛去焦屑,筛网却被热气熏得变形,筛出的粉末竟在阳光下自燃,爆出细小的火星。仙子见状,知这亢阳之气已从天地渗入谷粮,需以甘平之法紧急调衡。
二、秤人衡悬,甘平调阳
仙子从袖中取出"秤人衡",这枚法器以甜叶菊万株芯髓为胎,融合立夏寅时的晨露与黄昏的阴气,经千日温养而成。衡身呈温润的羊脂白色,半透明中流动着金红色的脉络,正面刻着"阴阳平衡"的卦象,衡杆上镶嵌着二十四片风干的甜叶芯。她轻拨衡砣,发出的并非金属声,而是类似玉罄相击的"泠泠"声,音波所过之处,焦灼的空气竟泛起涟漪,火焰状的热气化作甜叶香雾。
行至焦枯的桑田,见秤人衡的光晕所及之处,卷曲的桑叶竟重新舒展,叶尖的焦斑化作细小的甜香气泡逸散,龟裂的土地渗出甘润的露珠。仙子将衡悬于桑田中央的老桑枝头,衡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