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季:白露·秋凉渐重藤茶温(第1页)

《藤茶仙记:武陵灵草传》

楔子:金气肃降露华浓

白露时节,北斗斗柄指向东南,太阳抵达黄经165°,是为孟秋之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此时节,天高云淡,金风萧瑟,夜间草木凝露为霜,正如《孝经纬》所言:"阴气渐重,露凝而白,故名白露。"

在五运六气理论中,嘉靖七年戊子岁白露,火运余势已微,司天少阴君火完全让位于在泉阳明燥金,形成"燥金肃降,寒气初显"的气运格局。燥金之气主收引,寒气随金气潜行,易致"肺寒气逆"之症。《黄帝内经》言:"秋伤于湿,冬必咳嗽",此季若调摄不当,寒邪乘虚袭肺,可见咳嗽痰稀、鼻塞流清涕、形寒肢冷等症。此时养生,当取"温肺散寒,润燥止咳"之法。藤茶性本凉润,然得武陵山秋阳之气,与温性药物配伍后能变凉为温,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多糖物质能增强呼吸道免疫力,恰合白露"温肺散寒"的天时之道,其叶片经霜后白霜更甚,如披玉甲,可御秋寒。

第一章:白露·秋凉渐重藤茶温

第一部分:玉露凝霜,肺寒初侵

白露前三日,京城忽降初霜。那霜非比寻常,带着一股透骨的寒气,一夜之间将梧桐叶染成白色,清晨行人呵出的白气久久不散。街头巷尾,患"肺寒咳嗽"者骤增——轻则鼻塞声重、咳嗽痰稀,重则喘促气短、形寒肢冷,更有甚者夜咳不止,惊醒阖宅。太医院统计,三日内接诊"寒饮伏肺"者达三百余人,其中过半患者出现咳吐白沫痰、背部怕冷的症状,脉象多浮紧,舌苔白滑,正是典型的"肺寒气逆"之象。

皇宫内,嘉靖皇帝晨起时连打数十个喷嚏,流清涕不止,继而引发剧烈咳嗽,咳吐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夜不能寐。太医院急用杏苏散温肺止咳,却因方中温燥之品过多,导致皇帝喉间干涩。御医们愁眉不展,只见皇帝面色苍白,鼻尖发凉,此乃"寒邪束肺,饮邪内停"的重症,若不及时温散,恐致"肺胀"之疾。

民间更是苦不堪言。胡同里的孩童在霜晨玩耍后,当夜即发喘咳,喉间痰鸣如拉锯;街头小贩因凌晨摆摊受冻,咳嗽月余不愈,服姜汤仅得暂时缓解。药铺里的麻黄、桂枝、细辛被抢购一空,但普通的辛温解表之法难以根除,正如《景岳全书》所警示:"秋露之寒,多夹燥邪,若纯用温燥,反伤肺津,必须'温而不燥,润而不寒'。"

此时五运六气中燥金之气强盛,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