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芝承露·太子参仙话》 第一卷 春生卷·青帝遗珍救龙体(3)(第1页)

第五部分 文火慢煎承露饮,春芽渐醒气机通

暮春的雨脚刚收,西天的云层便裂开金缝,夕阳的碎金淌过宫墙,将太医院后院的药圃染成琥珀色。隐者早已在廊下支起紫铜药鼎,鼎下燃着的并非寻常炭火,而是一束束干燥的桑树枝——那桑柴火色呈青碧,燃烧时只发出细碎的噼啪声,散出的烟气带着桑叶特有的清苦,竟能驱走药圃里盘旋的蚊蚋。

“为何偏用桑柴火?”郑国公忍不住凑近,见隐者正用竹勺搅动鼎中清水。那水并非井水河水,而是清晨从百种花瓣上采集的露水,盛在羊脂玉罐里,每一滴都凝着七彩光晕。

隐者用竹筷拨了拨柴火,青碧的火苗舔着锅底:“桑木属东方乙木,与春气相应,其火温而不燥,最能激发草药的生发之气。”他说话间,已将洗净的太子参切段投入鼎中,那黄白色的根茎一遇露水,竟在水中轻轻舒展,宛如沉睡的春芽遇着甘霖,根须间渗出丝丝缕缕的乳白汁液,在清水中晕开,如同墨滴入宣,却又带着莹润的光泽。

药鼎上方渐渐升起薄雾,那雾气不同于寻常药烟的浑浊,而是清透如晨岚,带着草木与朝露混合的奇香。先是一缕甘淡的气息,像刚剥开的嫩笋;继而泛起一丝微苦,如雨后松林;最后竟化作一缕甜润,仿佛含着未结晶的花蜜。这香气缓缓弥漫开去,连廊下打瞌睡的小太监都忽然抽动鼻子,迷迷糊糊地嘟囔:“好像……闻到了春天的味道。”

更奇的是药鼎周遭的景象——药圃里几株枯萎的兰草,此刻竟在雾气笼罩下缓缓舒展叶片,叶尖凝出的露珠滚落在地,湿了青砖上的苔痕;檐角那只久未鸣唱的金丝雀,忽然振翅啼叫,鸣声清越如碎玉,惊飞了瓦当上的尘埃。郑国公望着这异象,只觉胸腔里淤塞多日的闷气竟随着药香缓缓排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只觉清润之气直抵丹田。

三炷香时分,隐者撤去桑柴火。揭开鼎盖的刹那,满殿皆是流光——药汁呈琥珀色,却比琥珀更通透,仿佛凝结了夕阳与朝露的精华,表面浮着一层细密的金箔似的油珠,在暮色中流转着七彩光晕。“此为‘承露饮’,”隐者用细纱滤药,动作轻缓如抚琴,“需得温服,不可过热,亦不可过凉,如春日晨光,暖而不烫。”

乳母王嬷嬷捧着银盏走进澄心苑时,姬昭正对着窗台打盹。孩子的小脸上还带着病气的潮红,睫毛在眼下投出淡淡阴影,呼吸虽匀,却仍带着细微的痰鸣。可当药香飘入鼻腔的刹那,他忽然动了动鼻翼,像只嗅到花香的小兽,缓缓睁开了眼。

“殿下,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