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紫金山麓寻根源 太子旧陵探奇景
仲春的晨雾如轻纱般裹着紫金山,李时珍与王小栓踩着露水向山坳行进时,草叶上的珠串正顺着叶脉滚落,在枯叶层上洇出铜钱大的湿痕。道旁野樱开得泼泼洒洒,粉白花瓣被风卷着掠过肩头,忽然在李时珍袖间凝作三枚晶莹的露珠——他愕然发现,那露珠竟呈五行之色:青、黄、赤、白、黑中独缺玄黑,恰如太子参独得木火土金之性,而以水润之质代水德。王小栓忽然拽住他衣袖,指向前方松柏林间的光斑:"先生快看!"
只见两株合抱粗的古柏之间,斜斜横出一道赤练般的光束,光束里浮动着万千金色尘埃,尘埃竟聚成篆字模样,时而化作"木"字舒展枝桠,时而变作"土"字沉厚如墩。光束尽头,一堵斑驳的石墙半掩在藤萝中,墙缝里钻出的构树幼苗竟生着五片叶轮,每片叶尖都挂着颗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五行相生的光影。李时珍抚着石墙苔痕,忽觉掌心微震——那苔衣下的石料竟透着奇异的温热,宛如人体关元穴处的先天之气。
转过石墙,眼前赫然出现座规制宏阔的陵墓。神道两侧的石象生已覆满青锈,石马的鞍鞯上竟长着簇簇太子参,根须从石刻云纹中钻出,恰似龙马负图的上古异象。碑亭四角的鸱吻嘴里衔着铜铃,风过时发出"五音不全"的声响——宫、商、角、徵、羽中独缺商音,李时珍猛然醒悟:商属金,此陵为木火之象(太子属木,陵土属火),金气过旺则克木,故铃音独缺商调,恰合五行相克之理。
碑额"大明懿文皇太子之陵"八字中,"太"字点画竟化作株微缩的太子参,根须穿透石理,在碑阴处形成天然的药物图谱。李时珍伸手触摸那石纹,忽觉指尖传来脉冲般的震动,顺着手太阴肺经上行,直至百会穴炸开一片金光——他看见无数太子参在陵墓封土上生长,根系竟在地下结成八卦阵图,乾位对应碑首,坤位指向北斗,艮位连接紫金山龙脉,巽位对着东南方的泉眼。
"先生你看!"王小栓的惊呼打断幻象。只见封土坡上的太子参群落呈现奇妙的排列:向阳处的植株开着五瓣白花,花瓣脉络如针灸铜人图的经络;背阴处的草根呈太极双鱼状缠绕,白根为阳,黄根为阴,交接处竟生着两色并蒂花。更奇的是陵墓东侧的古柏,其根部长出的太子参皆呈人形,头、身、四肢俱全,恰似《山海经》中"人参精"的模样,却比寻常人参多了三分灵秀,少了七分悍烈。
李时珍蹲下身,见一株太子参的须根正缠绕着块残碑,碑文依稀可辨"仁德爱民"等字。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