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折 古墓雷火炼龙须
六月六的午后,铅灰色的云团在朱标古墓上方聚成龙首形状,云缝里渗出的雨丝带着硫磺味。守墓人陈九公刚把刻有“龙”字的石瓮搬进窑洞,第一道闪电就劈中了墓顶的参丛——那电光并非寻常青白,而是带着琥珀色的金芒,击中参茎的瞬间,整座山坳响起钟磬齐鸣般的共鸣。陈九公透过雨帘望见,墓顶的太子参根须竟穿透青砖,在雷雨中昂然挺立,根须尖端绽开五叉,宛如五条金龙探爪,爪心还凝着未散的电光。
更惊人的是闪电与参根的互动。当第七道闪电落下时,一株参根突然抽出寸许长的金须,金须表面刻着细密的纹路——陈九公举着松明火把凑近,只见那纹路竟是《雷公炮炙论》的制药要诀,“凡使参须,先以龙脑水浸七日,待其自鸣”的古篆在雨中闪烁。参根吸收电光时,表面的金色环纹依次亮起,环纹间的朱砂点如脉搏般跳动,从根须到茎秆形成一条发光的经络线,恰似《难经》图解中“雷为天之火,龙为水之精,水火相济,土气得养”的具象化。
老秀才顶着竹笠赶来时,墓前的积水已汇成太极形状。他看见参根在雷雨中发出“噼啪”的声响,如同老君炼丹炉调节火候的钟鼓。雨水落在参叶上化作琥珀色,顺着叶脉流入根须,在地下形成一个发光的水池,池水倒映着龙太子与朱标对坐论医的幻象——龙太子指节叩击石桌,发出的声响竟与参根吸收雷电的频率一致,而朱标手中的玉如意划过长空,留下的轨迹正是太子参的药性归经图。
雷雨后的黎明,古墓石缝渗出的液体让陈九公惊掉了下巴。那液体初如水晶,接触空气后渐变为琥珀色,粘稠如刚从蜂巢取下的野蜜,却带着冰雪般的凉意。他用竹筒接了一捧,见液体中悬浮着无数金色光点,每个光点都在缓缓旋转,宛如微型八卦炉炼制丹药。当第一滴参露落入舌尖,陈九公先是感到一股清凉直透丹田,随即有甘温之气从脾胃升起,两股气息在体内交汇,形成“凉而不寒,温而不燥”的奇妙平衡,恰如《周易》中“水火既济”的卦象。
老秀才用玉匙舀起参露对着天光观察,只见液滴聚而不散,边缘形成一圈金色光晕。“此乃‘龙雷之火’炼就的神品,”他指着液滴中若隐若现的龙纹,“夏日阳极,龙雷之火最能引动地下阴精。参根得雷火淬炼,将暑天之阳与龙水之阴融于一体,正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活体诠释。”说着将参露滴在铜鉴上,液滴竟在鉴面写出“暑伤气阴,得此而平”八字,每个字的笔画都由无数细小的参须纹路组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