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秋分龙蜕参结宝
秋分日卯时,柘荣东狮山的晨雾呈现出罕见的赤金之色。原本青碧的太子参茎叶在秋气肃杀中渐次枯黄,却非凋零之态——枯萎的叶片卷曲成螺旋状,叶脉纹路凸显如古篆,叶柄处渗出的液滴在草尖聚成“秋”字,落地时裂为八瓣,恰似八卦成形。老秀才踏过结霜的参田,听见枯萎茎秆在风中发出“噼啪”声响,那节奏竟与《血证论》中“血主濡之”的篇章韵律相合,每一声脆响都震落草叶上的白霜,霜花落地即化为微型血珠。
更奇的是地下的变化。陈九公按老秀才指点刨开参根,只见原本分散的须根已盘成卧龙之形——主根如龙身,侧根如龙爪,根须尖端竟生有细小的鳞片纹路。而每株参根旁必伴生八种灵物:珍珠状的菌菇生于龙目位置,玉色苔藓覆于龙脊之上,火焰形的赤芝长于龙吻之侧,珊瑚状的白菌聚于龙爪之间,琥珀色露珠凝于龙鳞缝隙,翡翠般的石子嵌于龙尾末梢,黄金砂砾填于龙腹之内,白银矿晶簇于龙角之端,正是《本经》所载“上药成时,八宝自现”的祥瑞。老秀才以玉尺丈量,八宝排列恰合“河图”之数:一六居下为水,二七居上为火,三八居左为木,四九居右为金,五十居中为土。
酉时三刻,太阳沉入西狮山坳时,采参人发现了惊人异象。当第一缕秋阳斜照参根,表皮突然裂开细缝,渗出滴状赤液——那液滴初如珠玉,遇风后转为赤金,落地时不渗反聚,竟在黄土上凝成“血”字。老秀才取磁石吸住赤液,见液滴在磁石上缓缓旋转,形成微型的血液循环图:赤液如血球流动,遇“金”则凝,遇“火”则融,恰合“秋属金,金旺则血充”的医理。他以竹管收集赤液,发现酉时(肾经当令)采收的赤液色深如琥珀,而卯时(肺经当令)采收的色浅如珊瑚,印证了“金水相生,精血同源”的古训。
朱标古墓在秋夜月明时呈现别样奇观。满月升至天中时,墓顶枯萎的参叶突然离地三寸,聚成直径三尺的光茧。光茧破裂时,飞出一枚血色丹丸——丹丸表面流转着参叶脉络,却又呈现心脏瓣膜的纹路,细闻有龙涎与血珀的混合香气。老秀才以玉盒承接丹丸,见丹丸在盒中自行旋转,每转一周便渗出一滴琼浆,琼浆落在《本草图经》残页上,竟将“血虚”二字晕染成血色,而周边文字自动浮现“参能生血,以阳化阴”的批注。
当第一阵秋风扫过参田,枯萎的茎秆化作万千金箔漫天飞舞。金箔上刻着《血证论》的要诀,其中“吐血”“衄血”“便血”等篇章文字呈赤红色,而“补血”“和血”“凉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