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黑记:玄参驱邪民俗考(第1页)

第一章 端午玄香透浙东

第一节 菖蒲巷里的黑玉香

崇祯十五年端午前,宁波菖蒲巷的药农陈九斤蹲在井台边洗玄参。黑润的根块在青石板上滚动,映着井水里的天光,竟似墨玉雕琢的玄武。巷口王媒婆挎着竹篮路过,篮里的艾草沾着晨露:"九斤哥,今年玄参晒得早?"他举起根块,指腹摩挲着龟裂纹:"你瞧这纹路,像不像去年城隍庙的玄武石刻?"话音未落,玄参突然渗出珠状津液,在石板上聚成"水"字。

菖蒲巷的端午素与别处不同。除了悬艾草、贴符篆,家家户户都要做"玄参香囊"。陈九斤的母亲正坐在门槛上缝囊袋,青蓝色的杭绸里子上,用金线绣着北斗七星纹。"阿娘,今年加些雄黄不?"九斤接过香囊,见里面除了玄参末,还掺着晒干的墨旱莲。母亲摇头:"玄参属水,雄黄属火,水火相济才镇得住端午的暑邪。"说着取出块陈年玄参,那是万历年间的老货,黑得发透,嗅之有清苦药香透骨。

第二节 药铺里的玄武纹

街口"济生堂"的掌柜正在碾玄参,铜碾槽里的根块发出清越的声响。学徒阿福捧着刚晒好的玄参串,见每串九根,用五彩丝线系着,恰合"九"为阳数之极。"掌柜的,为啥玄参要晒九串?"掌柜用竹刀剖开根块,菊花心的金纹在阳光下流转:"玄武属水,司北方七宿,九根玄参,应北斗九星,能镇五方邪毒。"

药铺的老主顾周秀才来抓药,见柜台前挂着玄参标本,根须自然蜷成玄武龟蛇状。"《楚辞》云'玄黑辟邪',"秀才摸着胡须,"此药色黑入肾,肾水足则邪不侵,故端午用之,暗合'水克火'之理。"掌柜递过包好的玄参末,纸包上盖着朱印,正是玄武图案。阿福发现,每当有人买玄参,药铺的铜铃就会发出羽音(肾音),与玄参的药香共振。

第三节 玄参汤里的端午祭

正午时分,陈九斤的母亲在庭院里煮玄参汤。紫铜锅里的水刚沸,黑润的根块就渗出墨色津液,在水面形成太极图。她用柳枝蘸汤洒向四方,口中念着:"玄参水精,扫除瘟星,东至扶桑,西抵昆仑..."汤水滴在青石板上,竟将去年的霉斑洗得一干二净。

巷口突然传来鼓乐声,城隍庙的道士们抬着玄武神像巡游。九斤看见,神像的龟蛇交缠处,挂着串玄参干。道士们路过药铺时,掌柜捧出一碗玄参汤献神,汤面突然浮现北斗七星的倒影。阿福后来听说,那碗汤被分食后,整个菖蒲巷当年都没闹暑瘟。

第二章 黑根辟邪千年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