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秋金肃降显奇功 葎草结实愈沉疴》(第1页)

楔子:白藏金气肃天地 黑籽玄珠贯古今

秋分夜半,中原大地的黍稷在霜风中垂下金穗。葎草的藤蔓褪去夏绿,结出万千黑亮的种子,如撒落人间的玄珠——那是秋金之气凝结的精华,外壳坚硬如铁,内里却藏着温润的仁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秋者,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葎草的种子在此时成熟,恰合“金气肃降,万物收敛”的天道,其性收中有散,正如《周易》“乾为金,其德刚健,其用收敛”的辩证。

药王孙思邈的青囊里多了一包葎草籽,种子在布袋中发出沙沙声响,恰似《太素》中“秋脉如浮,轻虚以浮”的脉象描述。他行至邙山脚下,见草庐前晒着的葎草籽在月光下泛着金属光泽,与屋檐下悬挂的“秋分曝药”幡旗相映成趣——此季阳明燥金主气,太阳寒水司天,燥与湿搏,最易形成“燥痰瘀阻”之证,而葎草籽偏偏在此时成熟,正是天地降下的润燥良方。

第一回 金风萧瑟秋淋起 邙山老妪诉沉疴

重阳前一日,孙思邈踏过铺满银杏叶的山路,见山坳里有位老妪扶着枣树下的石磨,每走一步都蹙眉屏息。“老夫人可是患了腰痛?”药王近前,见她眼眶发黑,嘴唇干裂却不思饮水,此乃“燥邪伤津,兼夹湿浊”之象。老妪指了指墙角的夜壶,壶底沉着米泔样的浊物:“入秋以来,小便如抽丝,色白而浊,夜里要起七八次,腰肾像被冰水泡着……”

孙思邈搭其脉,寸口浮涩,尺部沉滑,恰合“秋脉当浮而反涩,湿邪困脾”的病机。再观其舌,苔白厚如积粉,舌边有齿痕——此乃秋令燥金之气本应肃降,却因长夏湿邪未去,形成“燥涩与湿浊交结”的复杂证型,如同秋霜凝结在未干的泥路上,非温燥相合之剂不能解。

此时一阵金风吹过,吹得院角葎草架上的种子簌簌落下。孙思邈忽见老妪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把黑籽,籽壳上有五道纵纹,恰如五行之数。“这是……”他拾起一粒种子,见其形椭圆如肾,色黑属水,表面却有金属光泽,此乃“金生水”的具象——秋金之气盛,故能化生肾水,而种子的坚硬外壳,正是金气收敛的体现。

第二回 玄珠落盘藏金机 老妪夜话种籽缘

老妪颤巍巍取出布袋,里面装满了葎草籽:“这是祖上留下的‘止淋籽’,每年秋分后采下,炒至爆裂,煎水喝能通小便。”她指着院外的葎草藤,藤蔓上挂着的种子在夕阳下如串珠,“你看这籽,外壳硬如金,里面却油润如水,秋天吃它,就像给干涩的河道浇上润滑油。”孙思邈捻起种子轻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