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遗珍·老君草记(第1页)

楔子:紫府丹炉腾紫焰,药渣坠地化青藤

三十三天外的兜率宫,紫雾缭绕,丹香彻宇。太上老君端坐八卦炉前,鹤发童颜,手持拂尘,正炼“利水仙丹”。这丹药以天河之水、昆仑之冰、玄洲之砂为引,合八卦之数,采四时之气,欲解三界“水湿之壅”。炉中真火由六丁六甲催动,焰分五色,映得老君的金丹冠熠熠生辉。

忽一日,丹成之际,炉盖轻启,一道霞光冲天而起,散落几滴药渣,如流星坠向凡尘。老君微睁慧眼,见药渣落于中原沃土,触地即生,瞬间化作万千藤蔓——茎带棱,如丹炉之沿;刺似砂,如炼丹之屑;叶展五裂,似火焰之形;汁呈乳白,似未凝之丹。他捻须笑道:“此物虽为药渣,却含丹火余烈,得水土滋养,当能清利下焦,解人间水湿之厄。”遂任其生长,未加干涉,只将其性味记于《丹经》,待他日机缘成熟,自会显其神通。

谁知数百年后,人间恰逢“火运太过”之年,“少阳相火”肆虐,五运失常,六气乖戾,中原大地爆发“五淋”瘟疫——石淋者如刀割,气淋者似绳牵,血淋者若泉涌,膏淋者如脂膏,劳淋者似抽空。百姓求神拜佛皆无效,哀嚎遍野,怨气直冲斗牛。老君在兜率宫闻之,叹曰:“天道循环,因果不爽,该是此草出世之时也。”遂唤来仙童,命其携《丹草要诀》下凡,指引世人……

第一卷:五淋肆虐人间苦,仙童携诀下凡尘

(一)瘟疫横行五淋生

东汉光和七年,洛阳城外的“杏花村”,已被瘟疫笼罩。村东头的李木匠,前日出工还好好的,次日便尿痛如针扎,小便时需咬着木棍,排出的尿液中竟有碎石,正是“石淋”;西头的张寡妇,连日哭泣,忽然小腹坠胀,小便涩滞,时断时续,此为“气淋”;更有孩童尿如米汤,老人尿中带血,整个村子如被无形的网困住,连药铺的“八正散”都已售罄。

(二)医家束手叹无方

县太爷请来的名医王仲景(非医圣,同名),望着满街病患,眉头紧锁。他诊脉后道:“此乃‘火运太过,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如釜底加薪,水液沸腾而水道不利。”开了清热利湿的方子,却因药材短缺,收效甚微。有百姓求神问卜,巫医画符念咒,反使病情加重,“符咒属火,更助邪热”,王仲景摇头叹息。

(三)兜率宫中观凡尘

兜率宫内,太上老君透过水镜,见人间疾苦,对仙童清风道:“那五淋之症,根在‘水湿郁而化火’,恰需吾丹炉遗落的药渣化解。此草名‘老君丹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