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桥草通阳化阴湿,习俗千年映清溪
第五卷:医案细述草性灵,阴阳调和解杂症
清溪村的晨雾里,桥婆的竹篮总装着新鲜的桥草,她常对围着的村民说:“这草是阴阳的媒人,也是身体的调解员——该清的清,该补的补,像河道的闸口,松紧有度。”她的医案,在村里传成了佳话,每一则都藏着桥草的“阴阳智慧”。
(一)张寡妇的“肝郁尿涩”案
张寡妇守寡三年,性子郁结,近来总觉得胁肋胀,像塞了团湿棉花,连带着小便涩滞,半天滴不出几滴。桥婆看她舌苔薄白,脉弦细,叹道:“这是肝气郁住了阳气,阴湿趁机堵了水道,得用桥草的春藤配陈皮、香附。”
“藤能通络,陈皮、香附疏肝,像给阴阳桥的栏杆松绑,让阳气顺顺当当过来。”张寡妇喝了五剂,胁肋不胀了,小便也顺畅了,她抹着泪说:“喝药时,总想起亡夫,哭了几场,心里堵得慌的气,好像顺着眼泪和尿一起排出去了。”
桥婆解释:“肝主疏泄,肝郁则阳郁,阳郁则湿滞。桥草藤得春生之气,能疏肝通络,让阳气带着阴湿走,这便是‘疏肝通阳’的道理。”
(二)老渔夫的“寒湿癃闭”案
老渔夫常年在雾里打鱼,得了“癃闭”——小便点滴不出,小腹鼓得像熟透的瓜,用了不少利尿药,都不见效。桥婆诊断是“寒湿痹阻肾阳”,取桥草的根,配肉桂、茯苓煎水,“根能温肾,肉桂补火,茯苓利湿,像给阴阳桥的阳面烧火,融化冰冻的水道。”
老渔夫喝药时,觉得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直抵小腹,半夜就顺畅解了尿,他摸着肚子笑:“这药比烧酒还烈,喝下去,五脏六腑都暖透了,像船从冰河里开到了暖春的溪水里。”
桥婆说:“肾阳是釜底之火,能化水湿,老渔夫的火快灭了,水湿成了冰,桥草根补火,肉桂添柴,才能融冰通尿。”
(三)绣娘的“血热尿赤”案
绣娘久坐刺绣,又爱吃辛辣,近来尿痛如针扎,尿色红得像胭脂,桥婆看她舌尖红,脉数,是“血热妄行,灼伤膀胱”。用桥草的夏叶配白茅根、小蓟,“叶清血热,茅根、小蓟止血,像给阴阳桥的阴面降温,不让血热熬干了水。”
绣娘喝了三剂,尿痛止了,尿色转清,她笑着说:“这药苦是苦,却像给心里的火气泼了盆凉水,连绣出的牡丹都比从前水灵。”
桥婆指着阳光下的桥草叶:“夏叶得火气最盛,却能清热,这是‘以火克火’的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