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灵踪》下卷(第1页)

《黄芪灵踪》

下卷

第五回 仙凡缘未了 恒山芪花香

恒山深处,背阴坡的黄土总比别处更湿润。相传唐贞观年间,这里住着个年轻猎户王十虎,此人箭法虽好,却心善,从不猎杀孕兽。一日大雪封山,他在崖下救了位衣衫单薄的女子,女子自称“黄瑶”,因迷路困于此地。

十虎将黄瑶带回家,煮了热腾腾的姜汤。见她面色苍白,总说“气短”,便每日进山采些温补的山货。黄瑶却只爱挖背阴坡一种开黄花的草,说其根能“补元气”。十虎按她的法子,将草根与羊肉同炖,果然,喝了几日,黄瑶的脸颊便泛起红晕,连说话都添了气力。

春分时(木气当令,草木抽芽),黄瑶突然泪落如雨:“实不相瞒,我本是瑶池黄炁芝所化的仙子,因私闯人间被天庭知晓,今夜便要被召回。”她从袖中取出个玉瓶,倒出数十粒金黄种子,“此乃黄芪仙种,只在恒山背阴坡(阴地养阴,与黄芪温阳之性互补)方能繁茂。你种下去,日后不仅能治气虚之症,遇大旱时,叶上凝露还能解渴。”

三更时分,一道金光从恒山顶射下,黄瑶化作一缕黄气升空,临别时喊道:“记住,此草忌与杏仁同煎(七情中‘相恶’,杏仁耗气,减黄芪之效),配茯苓则能补气利水!”十虎含泪将种子撒满背阴坡,次年春,漫山都冒出了黄芽,叶片上的露珠,太阳晒到晌午都不化。

后来,恒山黄芪成了名药。有医者发现,此处黄芪因得仙种与阴坡地气(阴中藏阳),补气之力尤胜,且性较温和,连孕妇气虚都可少量服用。百姓说,每到花期,黄瑶仙子会借着花香回来看一眼,那些开得最盛的花朵,就是她当年的罗裙所化。

第六回 宫廷传奇术 黄芪熏沉疴

武则天称帝那年,洛阳宫中怪事频发。深秋时节(金气肃杀,易伤肺气),柳太后突然中风,牙关紧闭,不能言语,太医们用了诸多猛药,都因药汁灌不进去而束手无策。

此时,江南名医许胤宗奉诏入宫。他诊脉后说:“太后年高,气虚不能运药,若强行灌药,恐伤脾胃(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遂取黄芪、防风各一斤,切碎后放入大锅中,加水煮沸,再将药锅置于太后床前,以棉布蒙住床榻与药锅,让药气缓缓熏蒸。

药气弥漫了三日,第一日,太后喉间有了轻微响动(肺气渐复,能开声门);第二日,她手指微微颤动(脾气来复,能运四肢);第三日清晨,太后竟能张口说“渴”了。许胤宗又以黄芪粥喂服,半月后便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