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春生·龙元化参入柘荣(3)(第1页)

第七折 朱标古墓隐草踪

清明雨脚刚过,东狮山的雾气还裹着松针的清香。猎夫阿勇追逐着一头白麂钻进密林深处,湿滑的苔藓下忽然硌到硬物。他扒开腐叶,露出半块雕着云纹的汉白玉——那纹路竟与宫中画本里的明宫瓦当如出一辙。再往下挖,青石板砌成的券顶露了出来,券顶缝隙里长出的杂草中,几株叶片格外青翠,叶脉在雾气中泛着金光,恰似龙鳞在水下游动。

阿勇壮着胆子推开半掩的石门,墓室内寒气扑面而来,却无寻常古墓的朽气,反而弥漫着一股混合着龙涎与参香的奇特气息。正中央的石椁上刻着“大明懿文太子之寝”,碑额处的“太”字少了一点,细看竟是被岁月磨成了参根的形状。更奇的是石椁四周,原本该长霉菌的地方,却密密匝匝生满了那种怪草,根须顺着石缝钻入椁底,竟将千年玄石都染成了温润的土黄色。

他随手拔起一株,根块入手沉甸甸的,比寻常春参多出三道金色环纹,环纹间还嵌着细小的朱砂点,宛如龙纹上的血珠。下山时路过山涧,阿勇不慎被藤蔓绊倒,手中参根摔进溪水里。刹那间,整条溪流都泛起金波,水底的鹅卵石竟自动排列成“土旺四季”的卦象,而那株参根在水中舒展根须,活像一条小龙摆尾。

消息传到村里,老秀才拄着藜杖赶来。他摸着墓门的石兽,见石兽眼眶里积着的雨水竟是淡黄色,沾在指尖竟有粘稠的触感,恰似脾虚者的涎液。“朱标太子乃火德之身,”老秀才指着石椁上的火焰纹,“此墓坐北朝南,北属水,南属火,水火相冲处,唯土能调和。你们看这参根——”他举起阿勇带来的参,只见根须分作五叉,恰如龙爪,“五为土数,此草得太子火德与龙君水精,在土中达成水火既济,正是‘阴平阳秘’的活标本。”

当晚,李大哥试着煎服了古墓旁的参。药汤熬成时,锅中竟冒出七彩云霞,香气飘出三里地,引得山中百鸟盘旋。他喝下后不久,多年的夜盲症竟好了——原本晚上看不见的山路,此刻竟能看清草叶上的露珠。更神奇的是,他梦见自己走进一座水晶宫,见老龙王坐在珊瑚榻上,龙爪正轻抚着一株参草,参草的根须深深扎进写着“大明”二字的土壤里。

老秀才连夜查阅《闽东舆地志》,在残卷中发现一段批注:“洪武年间,钦天监曾言东南有‘龙参之气’,帝恐泄天机,命以太子衣冠镇之。”他恍然大悟:朱标虽未登基,但其太子之尊属“火生土”的命理,正能压制龙参的水精,又能催生土气。如今龙参与太子墓气相合,根块吸收的正是“火生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