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太阳终气·小寒水与大寒火
第一节 小寒·冰泉炼液(上凝天水之精)
小寒节气,昆仑山"天一生水泉"的冰层下传来异响,泉底的"肾水穴"石柱渗出墨色浆液,在冰面画出《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的条文。凌儿踩着七十二片"冰魂鳞"踏入泉底,鳞片上刻着从"肾主水"到"膀胱气化"的水循环图谱,每一步都唤起《灵枢·本输》"膀胱者,津液之府也,气化则能出矣"的经文回响。
泉底的"寒水疠"形如倒置的漏斗,上宽下窄的身躯刻满"水肿癃闭"的症候,漏斗颈部缠着"三焦气化不利"的锁链,正应了《诸病源候论》"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的病机。凌儿立即取出冬凌草与"五苓散"药魂:猪苓化作黑鲤,茯苓化作白鹄,白术化作黄麟,泽泻化作青鸾,桂枝化作赤凤,五味药魂按"化气行水"之序排列,形成"通阳化气"的五星阵。
"小寒者,天之阴盛,水之凝也。"凌儿挥动"膀胱经羽",羽毛上的"委中穴膀胱俞"纹路泛起蓝光,引动阵中黑鲤逆游而上,撞击寒水疠的"气海穴"——此为"桂枝通阳化气"之法,如《伤寒论》所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寒水疠吃痛,漏斗中喷出"水蓄膀胱"的浊浪,浪中夹杂着《金匮要略》"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的残页。
凌儿急调"脾经羽",以"实脾饮"药魂临时增强"健脾祛湿"之力,化作"茯苓白术"的黄龙,龙身缠绕"脾主运化水湿"的光带。黄龙口吐"苦温燥湿"的土雾,与冬凌草的"清热利水"青雾交织,形成"脾升胃降"的水液循环。寒水疠的浊浪遇土雾逐渐澄清,露出底层的"肾阳不足"病象——漏斗底部的"命门之火"如豆,正应了《景岳全书》"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水唯畏火,故其本在肾"的论述。
"肾为水脏,膀胱为水府,气化则能出焉。"天一生水泉的穹顶突然打开,洒下"小寒真水"——此水需在小寒时刻采集冰川裂隙水,暗含"阴至极则阳生"的玄机。凌儿以真水调和五苓散药魂,炼成"化气行水丹",丹体中隐约可见膀胱经循行的"足太阳之脉"线路。丹药触及寒水疠的"关元穴"时,冰链竟如春水消融,露出蜷缩其中的"水精之灵"——一枚刻着"三焦决渎"的水晶肾形吊坠。
最终,寒水疠化作一汪"寒泉玉液",液中倒映着修复后的水液代谢图谱。凌儿将水晶吊坠重新植入"肾水穴",穴中顿时升起"水精四布"的蓝色光柱,光柱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