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清明·雨润土膏访灵根》(第1页)

一、云笈山前话前缘,还魂草底藏玄机

暮春的云笈山笼罩在淡紫色的雾霭里,蘅芜跪坐在药庐前的青石板上,指尖轻轻拂过还魂草的叶脉。这株通体透紫的灵草自她十五岁上山时便扎根在药庐后的石缝里,每到清明时节,草尖总会凝结出形如泪滴的露珠,内里隐约可见山川脉络流转。师父曾说,这草是上古神农氏尝百草时遗落的药魂所化,需得用昆仑山的长夏土精滋养,方能唤醒其承载的二十四节气药灵奥秘。

"今日便启程吧。"蘅芜将还魂草小心收入羊脂玉匣,匣盖上的八卦纹与草叶接触的瞬间,竟泛起一圈金色涟漪。她背着药囊起身,腰间悬挂的十二节令玉佩随步伐轻响,最末那枚"清明"佩上的艾草纹还带着新染的草汁——那是今早用晨露调和的青黛所绘,为的是应和清明时节的木气。

行至山脚下,忽见老药农王伯背着竹篓踉跄而来,篓里躺着面色青紫的孩童。"蘅芜姑娘,求你救救虎娃!他今日在溪边玩耍,突遇山洪..."王伯话音未落,蘅芜已掀开孩童衣襟,只见其腹部肿胀如鼓,皮肤上竟隐约浮现出冰纹。"是冬寒之水侵入脾胃。"她指尖点在孩童的中脘穴,药囊里的紫苏叶自动飞出,"冬水本应藏于北溟,为何会在清明现于阳间?"


施完针,孩童吐出几口冰水,眼睑微动。蘅芜望着远处翻涌的黑云,心中警铃大作——清明属木,木旺则土囚,此时若有寒水犯境,必是有人刻意扰乱四时节气。她将随身的暖脾散留给王伯,转身跃上山路,还魂草在玉匣里剧烈颤动,似在催促她速速启程。

二、昆仑道上逢雨神,寒水混入春雨急

第三日寅时,蘅芜已至昆仑山麓。山道两侧的杜若花本该开得正盛,此刻却蜷缩成紫褐色,花瓣上凝结着冰晶。她踩着覆雪的石阶上行,忽见天际乌云四合,豆大的雨点砸在岩石上,竟发出金石之音。抬头望去,云端隐约可见一座六角形的布雨台,台上立着素衣神只,正持玉瓢向雨云中倾倒液体。

"雨神大人!"蘅芜扬声呼喊,"清明之雨当如丝如缕,滋润土膏,为何此雨如此刚硬?"话音未落,一滴雨珠溅在她手背,竟冻出一片霜花。她惊觉不对,迅速退至山岩下,取出随身携带的土黄色绢帕——那是用戊土之精织就的"测雨幡"。

绢帕遇雨瞬间,原本细密的土纹竟裂开数道缝隙,缝隙中渗出黑色汁液。"玄冥之精...冬寒之水!"蘅芜倒吸冷气,想起《淮南子》中记载的"冬神玄冥,掌北方之水,其性阴寒"。雨神为何会在清明时节布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